秦穆公死后177人殉葬 竟然還有三名國之賢士
稱霸西戎,是秦穆公事業(yè)的頂點。后來,他被列為春秋五霸之一。其實,秦穆公本不應被尊為霸主。春秋時代的霸主,不僅要有傲視天下的武功,也必須具備號令諸侯的資格。從這個意義上說,秦穆公是稱不上霸主的。然而秦穆公得以入選,證明他的偉大成就得到世人的認可。在他之前,秦國默默無聞,甚至連史料都少得可憐。
正是從秦穆公開始,秦國才成為一個令人矚目的政治大國。他任人唯賢,大力引進人才,吸收中原文明,使得秦國的實力有了質的飛躍。他在韓原之戰(zhàn)中大敗晉國,開始為諸侯所側目,扶立晉文公更大大加強秦國的政治影響力。他積極把秦國的勢力擴張到中原,參與城濮會戰(zhàn),在國內舞臺上聲名鵲起。殽山慘敗后,他臥薪嘗膽,再鼓雄風,橫掃西戎,再現強秦之風采。
無論從個人修為、涵養(yǎng)、氣質、才能以及取得的成就諸方面說,秦穆公列為五霸之一,當之無愧。
后世大學問家孔子對秦穆公有一段評論。當齊景公問他說:“秦國國土面積小,地理位置偏僻,為什么秦穆公能稱霸呢?”
孔子回答說:“秦國的國土雖小,但秦穆公有偉大的志向。地理位置雖偏,但秦穆公的所作所為公正有道義。以百里奚為例,穆公以五張羊皮換回他,僅僅談話三天,就把國政交給他。從這點來看,穆公稱王都可以,稱霸還有點小呢?!?/p>
在百里奚落魄為奴時,他能禮賢下士;在忘恩負義的晉國遭遇饑荒時,他能不計前嫌,提供糧食援助;在重耳漂泊四方時,他能慷慨相助,安定晉國;在孟明視兵敗殽山時,他能總攬責任,自我批評反省。這些事跡,足見其胸襟之廣闊,實非他人所能及。
然而,善始者未必能善終。
這位偉大的君主死后,竟以一百七十七個活人陪葬,遂使秦國一代霸業(yè)凋零,重新回到閉關鎖國的老路。
公元前621年,統(tǒng)治秦國達三十九年之久的秦穆公去世。
他的葬禮極其隆重,下葬的不僅僅是秦穆公一人,還包括一百七十七人組成的龐大的殉葬隊伍。如此龐大的殉葬人數,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罕見的。在他之前的秦武公,殉葬人數也只有六十六人。
在這些陪葬者中,還包括秦國著名賢臣子車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鍼虎。三個人在民眾中的口碑不錯,被認為一時之賢人,可惜生在這種專制的年代,還沒來得及展現自己的才華,就被列入陪葬的行列中,與秦穆公的尸體一起腐朽, 沉入暗無天日的漆黑墓室。在專制社會中,人的生命是何等一文不值。
三位賢人還有人作詩以紀念,其他一百七十四人,甚至沒有留下姓名。如果有朝一日,秦穆公的墓室得以重見天日,他們猙獰的尸骨,將會是對專制最好的控訴。
這時我們不禁要想個問題。秦穆公一生愛才如命,死后卻將有才之人陪葬,這究竟是出于秦穆公的本意呢,還是他的繼任者秦康公借此來拔去眼中釘、除掉政敵呢?這些歷史謎團,現在很難解開了。這次殉葬卻給了秦國以深遠的影響,使得欣欣向上的秦國發(fā)展遲滯甚至倒退了。
秦國本來是文化落后的國家,秦穆公之所以可以稱霸,跟他引進外來人才是密不可分的。沒有這些國外人才,秦穆公無可作為。試問天下英才,有誰喜歡今天是座上客,明日是陪葬品呢?從此以后,國外的人才再也不愿意踏進秦國這片土地。秦國的發(fā)展勢頭被遏制,又回到缺乏政治人才的蒙昧年代,這一停滯,有二百多年之久。
不過,秦國賴以立國的軍國主義傳統(tǒng)始終沒有斷絕,尚武精神尚在,這使其在文化遠遠落后東方諸國的同時,仍然有實力保持軍事大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