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起義是因為丟了飯碗無處安生?
李自成起義的原因有很多,他的起義是歷史的大勢所趨,只不過他很好地順應了這個大勢。確切的來說,李自成起義的原因有三。一是明末裁驛,導致當時的他失去飯碗;二是明末混亂,民不聊生;三是李自成的個人所具有的反抗精神。
明崇禎初年,“節(jié)儉”的崇禎皇帝為了節(jié)省國家開支,貼補皇宮專用。在沒有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情況下,發(fā)布了一個或許會令他后悔終生的命令,那就是裁撤驛卒。這樣做的后果就是,皇宮在今后的一年時間里不用為了經(jīng)費而發(fā)愁,但是這也導致了大批被裁撤的驛卒加入到當時的反抗軍當中,因此命令而失去飯碗的李自成也在其中。
電影《大明劫》中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描述明末的社會亂象,中央政府混亂不堪,政令不通,地方政府官員貪污成風,基層的鄉(xiāng)紳和地方官員勾結(jié)大肆占地,底層的民眾更是食不果腹,苦不堪言。而此時被蒙在鼓里的崇禎皇帝不但沒有一點體恤民生的舉動,反而還向陜北農(nóng)民加重賦稅。這一舉動使得本來就生存艱難的農(nóng)民不得不舉起反抗的大旗,同樣受害的李自成自然就加入到起義軍之中。
李自成尚武厭文,從小就喜歡舞刀弄棒,成人之后的他更是勇猛好斗,也因為數(shù)次和別人斗毆進了監(jiān)牢。由此可以看出,李自成是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在失去飯碗,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他所能想到的就是反抗,反抗這個令他痛苦的源頭。
李自成為什么叫闖王
一提到“闖王”,大家一定會想到李自成,其實,歷史上叫“闖王”的有三人,分別是高迎祥、李自成、李來亨。其中高迎祥是第一個自稱“闖王”的人。
1628年,高迎祥起義反明,隨著起義軍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高迎祥等人也意識到了聯(lián)合的重要性,于是他聯(lián)合諸路聯(lián)軍,組成36營,高迎祥是領(lǐng)袖之一,被手下稱為闖王。
李自成在1630年率饑民起義,先投起義軍不沾泥,后投高迎祥,由于李自成作戰(zhàn)勇猛果敢,被手下稱為闖將,同時也被高迎祥所器重。
后來,高迎祥兵敗被殺之后,李自成就自然而然的繼承了高迎祥的“闖王”稱號。李自成繼位之后,大肆收攏民心,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在龐大的人民群眾的免費宣傳下,李自成的“闖王”稱號越來越為人們所知。
出了對高迎祥的尊重之外,李自成繼承“闖王”這一稱號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是農(nóng)民階級的特有的局限性。李自成自己讀書不多,對于“闖”這個字,在他的理解之中,“闖”就是勇猛,不屈服的意思,很符合他本人的性格特點,所以李自成很欣然的繼承了“闖王”的稱號。
李自成兵敗之后,起義軍在不確定他的生死之后,決定由有“小闖王”之稱的李來亨擔任起義軍的領(lǐng)袖。自幼跟隨李自成南征北戰(zhàn)的李來亨,從小對李自成崇拜不已,自然也就接過李自成的傳承你,自稱“闖王”,率領(lǐng)起義軍繼續(xù)與清廷抗爭。
李自成為什么失敗
李自成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個是階級原因,李自成所代表的是農(nóng)民階級,農(nóng)民階級有著一種特有的局限性。雖然李自成手下有著百萬雄兵,但是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后方來支持這百萬大軍的供給調(diào)度,大軍所有糧草都靠沿途搶劫,這樣的軍隊和土匪有什么不同。另外,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quán)以后,也沒有將長安城當成自己的根據(jù)地來建設,反而在長安城內(nèi)進行大規(guī)模的破壞。對于李自成的軍隊,很多民眾都以流寇稱之。
第二個是李自成的個人原因,作為一個領(lǐng)導人,他沒有一個統(tǒng)籌全局的觀念,沒有與之地位相匹配的智慧,沒有與時俱進的政治覺悟。李自成進京之后,做的最蠢的事情就是登基稱帝,一旦他這樣做,就表明自己是一個亂臣賊子,那么明王朝那些個藩王就有了一個正當?shù)睦碛蓙砉シニ恕F鋵?,當時李自成最聰明的做法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輔佐一個傀儡上臺,穩(wěn)定社會局勢,大明王朝穩(wěn)定之后,區(qū)區(qū)一個滿族那是不足為懼的,要知道袁崇煥僅僅憑借一個寧遠城都可以阻止?jié)M清十幾載。
第三個原因是李自成用人不當,李自成用人不重品行,只重戰(zhàn)力,所以手下的大將大都是土匪出身,大軍所過之地猶如蝗蟲過境,弄的民怨沸騰。不只是大將,還有一些謀士的啟用,李自成也做的不好。李自成前期任用李巖為謀士,這是一個比較好的做法,但是后期的李自成由于自己對李巖的猜忌,從而重用品行不端的牛金星。
最后,陰險狡詐的牛金星向李自成進讒言,毒死了名士李巖,使得軍心不穩(wěn),最終兵敗如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