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婚姻失敗才是劉禪樂不思蜀的真正原因?
2017-05-17 12:43:45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由于劉備彌留之際白帝城托孤,諸葛亮成為名正言順的輔弼大臣,因此劉禪初為皇帝時,對諸葛亮充分信任,軍國大事全權委任于這位赤膽忠心的蜀
由于劉備彌留之際白帝城托孤,諸葛亮成為名正言順的輔弼大臣,因此劉禪初為皇帝時,對諸葛亮充分信任,軍國大事全權委任于這位赤膽忠心的蜀國丞相。諸葛亮雖然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為國操勞,鞠躬盡瘁,但只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p>
諸葛亮、蔣琬等朝廷重臣賢相相繼去世后,劉禪自身無力把持國政,宦官黃皓開始專權,迫使姜維外出屯田避亂,蜀國逐漸衰敗。后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成為了亡國之君。
其實,當曹魏兵困成都之時,劉禪心里很清楚要是抵抗,守城將士一定有很大傷忙,而且很有可能招致曹魏屠城,讓百姓遭殃。為了保全子民,劉禪在深思熟慮后,決定開門投降。劉禪投降后,北上到達洛陽,被封為安樂公。
這樣一來,劉禪多了一個賣國的罵名,卻保全了百姓的姓名財產,無論在當時老百姓來看,還是從當代歷史學的角度來看,都應該是一件好事。對于劉禪不戰(zhàn)而降,實乃“全國為上之策”。
劉禪降魏后,曹魏權臣司馬昭在一次大宴蜀國君臣時,特意令人演出蜀地歌舞,以觀察劉禪的反應。蜀國舊臣無不觸景生情,深感悲痛,只有劉禪一人嬉笑自若,開心得不得了。司馬昭便問劉禪,還想念蜀國嗎?劉禪馬上回答:“此間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這個歷史上經典成語從此誕生。當然,司馬昭若想殺劉禪,可謂易如反掌,身為階下囚的劉禪,不可能不明白這一點,想要保全自己的性命,就必須讓司馬昭覺得他懦弱無能、不足為慮,而“此間樂,不思蜀”正是劉禪所釋放的一個煙霧彈,給司馬昭留下了:“我無憂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中這是最為明智的選擇,堪稱上上之策。在這個問題上,劉禪實在是一個能稱得起大智若愚的智者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