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此將弒殺成癖 竟然活埋投降士兵4000人!

2017-06-03 18:46:4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說起大明開國名將,首推徐達、常遇春二人。在朱元璋義軍初起之時,兩人就追隨他一路轉(zhuǎn)戰(zhàn)南北,此后更是獨當一面,先后統(tǒng)帥大軍攻破陳友諒,

說起大明開國名將,首推徐達、常遇春二人。在朱元璋義軍初起之時,兩人就追隨他一路轉(zhuǎn)戰(zhàn)南北,此后更是獨當一面,先后統(tǒng)帥大軍攻破陳友諒,平定張士誠,北伐元順帝,擊潰王保保,兩人為大明王朝的創(chuàng)建立下赫赫戰(zhàn)功。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元末紅巾軍杰出將領(lǐng),明朝開國名將。

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員猛將,跟隨朱元璋征戰(zhàn)南北,是明朝的開國元勛之一。

常遇春攻下一座城池后,他就要進行殺降屠城,為這事,朱元璋曾教訓(xùn)過他,但是常遇春屢禁不止。

元至正十八年九月,常遇春與陳友諒大戰(zhàn),活埋投降士兵4000人。手段殘忍,惹得朱元璋為此不滿。

洪武元年,常遇春收取泰州后屠城。帶病北上滅元時,下令將魯中重鎮(zhèn)濰縣的全部元軍及大部分城內(nèi)居民殺死,又在北伐時,東昌屠城,城內(nèi)和附近村莊幾近斷絕人煙。

1369年,征討平饒,血腥屠城。如此行徑在常遇春行軍途中大量發(fā)生,不勝枚舉。常遇春殺降屠城也成為人所周知的一件事,連朱元璋也常常叮囑他不要嗜殺。

古語言之,殺降不詳。然而一代名將卻為何對“殺降屠城”情有獨鐘?一方面,對于放棄自己陣營轉(zhuǎn)而投靠自己的士卒,常遇春的心中有一種疑慮,認為可能是詐降。

為了免除后患,便一氣殺死。此外,某些城池久攻不下,損失了常遇春大量的士兵,也極大的激怒了常遇春,破城之時便是泄憤之時。

還有一種說法是,降兵亦要大量糧草養(yǎng)活,且收服不易,為了不給敵人留下翻盤的機會,常遇春選擇將降兵殺掉。

不過即使身后白骨累累,也不能否定常遇春的赫赫戰(zhàn)功,他永遠是亂世用兵如神的一代名將,是朱元璋忠心耿耿的左膀右臂,亦是明朝軍功卓卓的開國功臣。

歷經(jīng)十幾年的腥風(fēng)血雨,即將安享太平之時,40歲的常遇春暴死柳河川,一代名將離奇謝世。

加上后來朱元璋大肆屠戮開國功臣,使得后世對他的死多了份猜疑。那么他究竟因為而死?他的死和朱元璋有無何關(guān)?

常遇春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太平門外紫金山北麓,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常遇春墓高2.4米,墓基周長約29米。現(xiàn)墓塋與墓前石刻保存完好。有石柱一,石馬、石羊、石虎、武將各二。

石獸雕刻工藝精湛,神形兼?zhèn)?。武士雙手撫劍,頂盔貫甲,威武雄健。現(xiàn)碑上鐫刻“明故世祖開平王遇春常公之墓”,是1871年(清同治十年二月)重修時其裔孫所立。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