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死前說了十個字崇禎死都不忘寧自殺也不敢逃
明朝末年,李自成大軍逼近,崇禎帝無奈選擇了煤山自縊,之后吳三桂又將清軍引入關(guān)內(nèi),將龍椅還沒坐熱的李自成趕了下來,清軍正式統(tǒng)領(lǐng)中原。其實崇禎帝大可不必自殺,完全可以選擇南遷,實行北京、南京兩都制,畢竟當(dāng)時的南京完全有條件定都。
明末,北方赤地千里一片餓尸,相對來說南方的生存條件就好的多,而且當(dāng)時的南方經(jīng)濟遠(yuǎn)遠(yuǎn)的超過了北方,如果崇禎帝選擇南逃而不是自殺,相信依靠南方的力量還是可以東山再起,迅速組建一支與大順、大清三足鼎立的強軍。
換句話說,崇禎帝不自殺,吳三桂也不可能會引清軍入關(guān),即便是清軍入關(guān),那也有李自成的大順軍來抵抗,兩者之間必有一場惡戰(zhàn),這個時候如果崇禎帝鎮(zhèn)守南京,完全可以迅速組建隊伍合擊清軍,這種情況下,清軍是無法入關(guān)的,而明朝也有可能破繭重生,崇禎帝朱由檢或許也會成為千古一帝。
可能大家都疑惑了,明朝明明有南遷和議和的能力,但為什么崇禎帝寧愿自殺也不愿南遷,其最要的問題還是因為朱棣。明成祖朱棣在世的時候多次和北方蒙古干架,深知北方蒙古大軍的作戰(zhàn)力有多強,深深意識到來自中華北方的威脅,所以在臨死前,朱棣說了一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意思是說明朝的皇帝永遠(yuǎn)都要守住北京這個國門,朱家的皇帝隨時都要有死社稷的決心,所以自朱棣以后,明朝的皇帝都將這句話放在了心里,即便是遇到再危險的時刻,也不會選擇去南遷,就連明英宗朱祁鎮(zhèn)被俘后,北京隨時都有覆滅的可能,也沒有選擇去南遷。
皇帝沒了那就再推舉一個,但北京只有一個,一定要堅持到底,所以朱棣的這句話成為了大明皇帝的祖訓(xùn),朱家后人誰要是違背了,那就沒做皇帝的資格。因此,當(dāng)時的崇禎帝別說是南遷,就連議和都沒有去。
崇禎帝一點兒也不缺乏骨氣,而明朝也不是亡于他,相反崇禎帝的能力還很強,只是空有一身抱負(fù)無處發(fā)展,情愿選擇以死明志,也不愿南遷被后人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