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寧死也不肯過江東 背后的終極原因到底是什么?
西楚霸王項羽可謂是中國古代最有魅力的英雄之一,其武功蓋世,萬人敵,打仗勇猛異常,帶領3萬江東子弟兵打敗秦軍60萬,打出西楚霸王的聲威!而其自刎烏江后,后人都惋惜,其如果過江東沒準能東山再起!而項羽卻寧愿自刎也不肯過江東,這到底是為什么?背后的終極原因是什么?
看不到希望。即使過了江東沒有任何希望東山再起。主要體現(xiàn)在三點:
一是,失去民心。
項羽家族雖說是楚國豪族,但是楚國豪族很多,因此號召力并不大。而項羽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在于搬出了楚懷王的孫子做新楚王,這樣才使得楚國各方歸服,民心所向。而項羽掌權后,尤其是分封天下后,狂妄自大,命人親自將楚懷王勒死,為此搞得是諸侯討伐,人心盡失。因此,即使項羽過了江東,江東子弟也不可能再團結,支持項家,支持項羽。
第二,經(jīng)濟地位。
項羽的小家子氣,錦衣夜行的理論害了他,因為,在秦漢之際,全國的核心可不是現(xiàn)在長三角這塊的江東。而是絕對的關中地區(qū),江東的開發(fā)程度,人口密度是不可能跟關中相比的,其實這是項羽失敗的最根本原因,放棄關中而去當時荒涼,鳥不拉屎的江東,而且項羽回了江東,卻把都城放在彭城(徐州)也可以看出來,江東是多么的荒涼。而且,項羽連年的征戰(zhàn)耗盡了江東的財力,因此,即使項羽能夠回到江東,江東的經(jīng)濟地位也不足以支持其東山再起。
第三,戰(zhàn)無不勝的神話被打破。
項羽軍隊之所以打仗百戰(zhàn)百勝,是因為有項羽這個萬人敵在,在一次又一次的大勝利中給軍隊灌輸?shù)闹灰椨鹪诰蛻?zhàn)無不勝的信念。這種信念使得項羽軍隊無論戰(zhàn)爭多么慘烈,無論力量對比多么懸殊,都一往無前,拼死到最后,絕不投降。而在垓下,項羽被徹底打敗,戰(zhàn)無不勝的戰(zhàn)神被打破,這種無堅不摧的軍魂不再,因此,項羽就算回到江東,也無法再組織一只戰(zhàn)無不勝的軍隊了!
因此,即使回到江東,人民不支持,經(jīng)濟不行,軍魂不再,注定回去也是死。這是項羽不過江東最主要的終極原因。而且此時,項羽一生的最愛虞姬已死,而且項羽的性格是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李清照一句“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充分說明了項羽的性格。
既然過江東無法再做英雄,再做楚霸王,那么死才是最好的歸宿!壯哉!項羽!悲哉!西楚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