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失敗的真正原因是竟是因為過于自大?
李自成可謂是反明的最具代表性人物,他也將反明進行到底了,在反明的過程中李自成表現(xiàn)的非常的英勇頑強。
但在當時的民族大義之上,李自成就表現(xiàn)的有些怯懦,李自成的抗清只能說成是被動抗清。李自成在攻破北京城之后,崇禎皇帝自縊于樹下,大明政權已經(jīng)分崩離析。此時的李自成可以說是功德圓滿了,但攻下北京城的李自成卻面臨著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該怎樣去面對入關的滿清鐵蹄。
面對氣勢恢宏的八旗騎兵,一股無力感蔓延李自成全身。入關的八旗軍,紀律嚴明,猛將無數(shù),再加上多爾袞和皇太極的苦心經(jīng)營,還有很多投降的漢族將領,這樣的八旗軍可以橫掃當時的所有大大小小小的政權。
李自成在被吳三桂和多爾袞聯(lián)軍大敗之后,逃回北京城之后,已經(jīng)對八旗軍產(chǎn)生了恐懼。
此時的李自成苦于“闖王”稱號的限制,不能明面的向清王朝投降,只能被動地去進行抗清,他只希望能夠且戰(zhàn)且走,退回老家,去做一個“土皇帝”。
所以在接下來的戰(zhàn)斗中,大順軍隊在李自成的帶領下,只能被動地反抗清朝軍隊的攻打。這種被動的抗清活動,只能進一步的拖垮大順的軍隊,對于抗清事業(yè)沒有任何好處。在李自成死后,大順軍隊分裂開來,繼續(xù)進行著抗清事業(yè)。
最后這些抗清義軍全部被剿滅,其中,堅持時間最長的是有著“小闖王”之稱的李來亨,這支隊伍一直堅持到清順治年間才被剿滅。
李自成兵敗
李自成的一生之中要說的上是兵敗的,可能只有兵敗山海關,但這一次的兵敗導致的后果是致命的。
起義之初,李自成加入到農(nóng)民軍之中,由于當時朝廷陷入到了“墻倒眾人推”的境地,所以李自成在起義之初基本沒有吃過什么敗仗。兵敗山海關是李自成人生中的第一次大敗,在這之后,李自成大軍就一蹶不振,兵敗如山倒。在筆者看來,李自成兵敗山海關的原因有三:
首先是吳三桂投降多爾袞,本來在吳三桂的心中,他是寧愿投降大順也不愿投降清朝,畢竟大順政權是漢人所建立的。但是,此時的李自成做出了一個愚蠢的決定,他沒有意識到吳三桂的重要性,另外其手下劉宗敏強占吳三桂愛妾陳圓圓,這就導致吳三桂一氣之下投降清朝,滿清大軍無損入關。
其次,李自成在入京之后,肆意侮辱前朝降臣,壓榨士紳豪門。這樣做的最大的后果就是,京城的中層管理人員奇缺,所有的官員都找各種原因不盡職盡力的為李自成服務,使得京城管理混亂。
最后,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李自成軍中鼠疫流行,這對當時大順軍隊的打擊的毀滅的,使得大順軍隊的戰(zhàn)力大幅下降,試問這樣的軍隊怎么能阻擋八旗軍的隆隆鐵騎。由于騎兵終日和馬生活在一起,和傳播鼠疫的跳蚤又不喜馬身上的味道,所以以騎兵為主的清軍感染鼠疫的人數(shù)極少。
綜上所述,李自成兵敗山海關是人和、天時盡失,這樣想不敗都難啊。
李自成失敗的原因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農(nóng)民起義的領袖,鼎盛時期的李自成大概有一百萬人的軍隊,管轄地區(qū)也有數(shù)千里,還攻克了明朝的皇宮,但是在面對只有十余萬的清吳聯(lián)軍卻失敗了,這是為什么呢?我們下面就來看一下李自成失敗的原因。
李自成之所以會失敗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個原因就是缺乏過硬的軍事實力,通俗點講的話,就是沒有一支精兵。李自成雖然擁有一百萬人的軍隊,但是我們都知道,行軍打仗,兵貴在精而不在多。李自成的軍隊中,能稱得上精銳的應該不超過十萬人。在山海關大戰(zhàn)時,清軍先讓吳三桂的軍隊消耗了李自成的大部分兵力,再將清軍的核心軍隊也就是就是六萬的滿洲八旗軍投入戰(zhàn)場,如此做法,李自成必然大敗。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李自成沒有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對手到底是誰。李自成的軍隊只滿足于打敗了明朝的殘余軍官,奪得了京城就結束了,卻不知道其實四處都有想要奪取天下的人。當時那個時候,李自成的對手應該還有許多,比如明朝殘余勢力、地主武裝、張獻忠的大西軍、清朝政權和蒙古各部等。
在有這么多對手的情況下,李自成把明朝作為主要對手,而對政治影響力明顯增強的清朝毫無關心。況且努爾哈赤的后金軍早在李自成起義之前,就曾消滅了明朝的部分兵力,這一點,李自成竟然沒有重視,于是就導致了最后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