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王昭君出塞 為國家犧牲名節(jié)從胡俗嫁父子
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四人中排名第二,人們常用落雁比喻她的美貌。落雁有一個小典故。昭君被選中與匈奴和親。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昭君開始了她的和親之路。王昭君知道此行不會再有回家的一天,心里感到很憂傷。
昭君在馬上彈起了離別之曲。這時,空中的大雁聽到了這樣悲苦的曲子,回過頭來看。發(fā)現(xiàn)了昭君絕世的美貌后,大雁被震驚的忘記扇動自己的翅膀,飛落到了地上。昭君落雁的名聲開始流傳開來。
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是一個和平使者。王昭君出生在一個普通的百姓家,后來以良家子的身份入宮。那時皇帝已經(jīng)四十多歲,身體羸弱。匈奴來漢要求取大漢公主。真正的大漢公主自然不愿意嫁到苦寒之地。入宮數(shù)年的昭君眼見得不到皇帝的寵愛,自請遠嫁。昭君被賜下了公主的身份遠嫁匈奴。單于在離開京城前與皇帝拜別,皇帝見到了美麗的昭君,心里有些后悔。
昭君在到達匈奴后就被封為了王妃,她與丈夫一起生活了三年,育有一子。按照匈奴的規(guī)矩,兒子可以娶后母。新任的匈奴首領(lǐng)早就看上了后娘的美貌,想要娶昭君為妃。昭君上書大漢皇帝要求回家,但遭到了拒絕,要求她遵照匈奴的規(guī)矩。昭君與新任單于生活了十余年,兩人生了兩個女兒。
昭君在出塞后,大漢與匈奴停了五十年的戰(zhàn)火,這都是昭君的功勞。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的故事一直被人歌頌,光是有關(guān)于她的詩作就有無數(shù)篇。
王昭君出塞
王昭君出塞是為漢朝的“假公主”,當時漢朝與匈奴雙方關(guān)系已經(jīng)較好,加之匈奴王韓邪單于來中原,欲與漢和親來維持雙方和平局面。但是當時呂后只有一個女兒,且呂后心疼女兒遠嫁塞外,便想著挑一個宗親的女兒去和親。但是當時皇上想著宗親的女兒假冒公主怕被韓邪單于發(fā)現(xiàn),于是想著當時廣納的宮女很多是未曾謀面的,因此便想著從里面挑一個宮女送給韓邪單于。
于是后宮便傳開了這個消息,很多人因要遠嫁塞外而放棄這個出宮機會,而王昭君不想老死宮中,便主動提出要去。其中還有一個小傳說是,皇帝想著從當時畫像中選一個不是很美的宮女送給韓邪單于,于是選中了王昭君畫像,因為當時王昭君與當時為皇帝后宮選妃作畫的毛延壽有矛盾,于是他便不想她好,將她畫的不真實,沒有表現(xiàn)絕美的容顏。
于是便發(fā)生了在朝廷上漢元帝看見容貌絕佳的王昭君要遠嫁塞外,當下心痛不已,在她出嫁后便殺了當時的畫師毛延壽。且說韓邪單于看見猶如天仙下凡的王昭君更是心動不已,因此還向漢元帝發(fā)誓絕不侵犯中原,只要他在就會保證雙方友好相處。
王昭君出塞和親使得匈奴和漢朝雙方達成了數(shù)十年的友好關(guān)系,也為中原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chǔ)。只是一代美人最后消逝于塞外不免令人感人惋惜。
王昭君和親
王昭君和親在當時的漢匈朝野引起了很大的震動。王昭君和親的那一年,皇帝甚至改元為景寧,意思是給邊境帶來和平和安寧。在漢書中,王昭君在和親前被稱為王嬙,和親后被稱為昭君。古代男子20歲以后才取字,為了表示尊重,都是稱字不稱名。雖然昭君不是男子,但依舊可以推斷出昭君和親那年正好二十歲。
在一些藝術(shù)作品中,王昭君和親時一直手持琵琶,被普遍認為是琵琶演奏家,但是歷史上并沒有明確記載王昭君和親時到底有沒有懷抱琵琶。關(guān)于王昭君和琵琶的聯(lián)系,北方一直有一個傳說。昭君在出塞后,琵琶被彈壞了只能讓匈奴的工匠修理。匈奴沒有琵琶,工匠不知道怎么修,只能照著舊有的方法修理。昭君見了修理好的琵琶后,說了句渾不似。自此一種匈奴樂器和琵琶結(jié)合的新型樂器產(chǎn)生了。蒙古工作者根據(jù)資料研制了這種樂器,并且大獲成功。
王昭君和親后與匈奴的人民相處地非常和諧,為漢朝和匈奴的和平作出了突出貢獻。在千百年來的傳說中,都是說王昭君和親是主動請纓。王昭君進宮幾年來一次都沒有見過皇帝,為了避免讓自己的未來埋葬在冷宮中,也為了百姓免受戰(zhàn)亂的苦惱,王昭君毅然決定遠嫁。但是在漢書中并沒有說昭君和親是主動為之,只是說皇帝將昭君賜給了單于。有人從賜這個字中得出昭君和親是被迫的結(jié)論。其實這個賜字是漢皇帝對匈奴單于說的。匈奴單于三次入京求娶漢家公主以示歸順漢朝之心。在后漢書中,卻又說昭君自請,這樣一來關(guān)于昭君主動或是被動的問題被分為了兩派,誰也說服不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