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朱棣欲娶妻妹未果竟放“狠話”禁其嫁他人
永樂五年(1407年),明朝第二位比較賢德的皇后、活了46歲的徐氏病逝了?!睹魇贰份d,永樂皇帝朱棣“悲慟,為薦大齋于靈谷、天禧二寺,聽群臣致祭,光祿為具物?!倍抑扉退母赣H一樣,一直到死“不復(fù)立后”。
其實,朱棣并不是不愿“復(fù)立后”,而是沒能如愿,中間有一個小插曲,正史里不曾涉及。
徐氏死后,可能是與徐氏感情篤深的緣故,也或者是其他原因,朱棣曾經(jīng)謀求娶徐氏的小妹,即他的小姨子,結(jié)果卻遭到了岳母謝氏的拒絕。
謝氏是在“戰(zhàn)爭年代”經(jīng)過朱元璋撮合嫁給徐達(dá)的。徐達(dá)原先的夫人姓張,但張氏為人粗俗強(qiáng)悍,喜歡鞭打下人。朱元璋因此對徐達(dá)說,你的老婆不賢惠,不能幫助你成就功名,我再給你介紹一個。朱元璋介紹的就是謝氏。
謝氏一連給徐達(dá)生了四男四女,長女即后來的徐皇后,她因為“幼貞靜,好讀書”,朱元璋聞其賢淑,向徐達(dá)提親,將她許配給自己的四子朱棣。謝氏的第二、第三個女兒嫁的也是皇子,代王和安王。徐氏死的時候,她最小的妹妹還沒有出嫁。就在徐氏死的當(dāng)年,朱棣就“諭”他的岳母,“欲得夫人季女,繼中宮?!敝x夫人的回答則是:“妾女不堪上配圣躬?!边@意思是說,我的女兒怎么能配得上皇帝呢?顯然,這是一個很牽強(qiáng)的理由,既然長女可以做皇后,小女焉有不可?關(guān)于謝夫人拒絕的理由,不得而知,但不情愿把小女再嫁給皇帝卻是顯而易見的。
皇帝是什么人?是要風(fēng)得風(fēng)、要雨得雨的天子。而且,天下女子多得是,皇帝看上了誰,誰還敢說個不字?但是,朱棣卻無法對岳母施放他的淫威,只好無奈地說:“你女兒如果連我都不能嫁,我看她能嫁一個什么樣的人!”
“聽話聽音”,從朱棣看似無奈的話中,明白人一耳朵就聽出了其中包含有威脅的味道,并能很快知曉事情的“嚴(yán)重后果”。從小說、戲曲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事情:某個皇帝到民間胡作非為,被他“臨幸”的女子別想再嫁人,也沒人敢娶。雖然這些記載我們從正史中看不到,但并不表明野史、戲說就是空穴來風(fēng)。謝夫人拒絕了朱棣,但是以后其“季女竟不敢受人聘”了,“從佛氏為尼于南京聚寶門外,所謂王姑庵是也?!毕胂肟?,那女孩兒是前皇后的妹妹,只是被皇上這么說了一句,并沒有被“臨幸”過,就落了個“出家為尼”的結(jié)局,那些被“臨幸”的女子命運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以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俱全的記述見于《今言》,作者鄭曉,字窒甫,浙江海鹽縣人,嘉靖二年進(jìn)士,歷同知、南京吏部尚書、右都御史等職,后官至刑部尚書?!睹魇贰焚澦骸皢枌W(xué)淹博,經(jīng)濟(jì)宏深,持論正而不迂,嚴(yán)而不刻,剛而不激,高而不亢?!编崟砸簧鲱H豐,《今言》是他最后一本筆記著作,最早刻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關(guān)于書中的內(nèi)容,筆者不敢斷言全都符合歷史事實,但僅就“朱棣欲娶小姨子”的記載,筆者認(rèn)為不可能是子虛烏有,畢竟在那種政治環(huán)境中,如果沒有“真憑實據(jù)”,誰敢有那么大的膽子妄論先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