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一位傳奇將軍竟然16歲就當了中郎將
其實講到李典,我想大家一定會想起另一個人----樂進。因為無論是在三國演義里面還是三國志里面,有很多戰(zhàn)役他們都是并肩子上的。相對來說,樂進以勇猛聞名,李典以智謀見長,這一對搭檔,可以說是相當完美的。李典字曼成,山陽巨野人。李典年少好學,博覽群書,有才華。
父親李乾,早期跟隨曹操破黃巾,擊袁術。呂布突襲兗州的時候,曹操派李乾回老家乘氏安撫民眾。李乾手下有幾千家賓客,當然是呂布拉攏的對象。就派出薛蘭李封試圖招降李乾,李乾不從,遂為薛李二人所殺。當時的兵馬是父死子繼,李乾死后,李典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其父所率領的數(shù)千部曲的領袖。曹操也許在當時就已經(jīng)看出了李典的才華,令李典整理軍隊,和曹操一起攻擊薛蘭,李封。
大破薛李的軍隊,并擊退呂布的援軍。后因跟隨曹操平定兗州有功,任中郎將,離狐太守。當時李典最多只有十六歲(殺薛李時是195年,逍遙津戰(zhàn)役是215年,李典死時36歲,即使逍遙津戰(zhàn)役后馬上就死,他當中郎將的時候也最多只有16歲)。即得此高位,可以推斷出所立功并不小。
后曹操攻擊袁譚袁尚,李典和程昱負責運軍糧,當時走的是水路。袁尚既派高蕃率軍駐守在河上斷絕水道。運輸隊不得過,曹操對此也沒有什么辦法,只能讓李典水路走不通就走陸路。高蕃大概是看到對面的只是曹軍的運輸隊,沒有放在眼里,又有地利,防備比較松懈。李典由此看出了敵軍有可乘之機,認為敵軍自峙地利,防守松懈,裝備少,攻之必破。說服程昱及其他將領渡河進擊高蕃,大破之,打通了通往曹軍主力的水路。按年份算,當時李典也就是二十出頭一點,有此膽色,有此敏銳的觀察力,可以說已是良將之才。
在演義中有一場著名的博望坡戰(zhàn)役,而歷史上確實是有這么一場作為原型的戰(zhàn)役,不過主角并非諸葛亮,而是劉備,這場戰(zhàn)役里面獲勝的是劉備軍。但可以說,如果領兵的是李典而不是夏侯淳,獲勝的也許是曹軍。劉備北侵,李典跟隨夏侯淳對付劉備。劉備見大軍到,遂把軍營燒掉退兵。
夏侯淳領兵追襲,李典看出其中有詐,勸道:“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毕暮畲疽约安軤I里著名的另一位智將于禁卻都看不出如此淺顯的道理,想是恃著兵多,以為可以用大石壓死蟹的方式把劉備軍打垮,傻乎乎的就猛追了下去。于是毫無懸念的就中了埋伏,最后還是李典帶著兵去把夏侯淳救出來。
其實講到李典,我想大家一定會想起另一個人----樂進。因為無論是在三國演義里面還是三國志里面,有很多戰(zhàn)役他們都是并肩子上的。相對來說,樂進以勇猛聞名,李典以智謀見長,這一對搭檔,可以說是相當完美的。
很可惜的是,這樣的將才卻英年早逝,三十六歲就死了。否則他的成就必不低于他的好搭檔樂進。他的功績也受到了領導者的肯定,曹芳做皇帝的時候在曹操的宗廟里面留了一個位置給李典,肯定了他一生的功績。
三國志是這樣評價他的“典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稱其長者?!边@就是李典,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如果一個人只有三十六歲就被部下稱為長者,他的品德和為人是可想而知了。而且他不與諸將爭功,這也許就是他一直職位都不算太高的原因,但這有什么呢,他的智謀可以看出并不遜色于曹魏的大部分將領,而且如果他不是死得太早了,肯定可以獲得更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