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井陘之戰(zhàn)與巨鹿之戰(zhàn)表現(xiàn)出的韓信與項羽的軍事才華

2017-07-06 13:30:3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公元前205年,劉邦裹挾魏、趙等諸侯國,組成56萬聯(lián)軍攻下彭城,后又被項羽的三萬騎兵打敗,聯(lián)軍解散,魏、趙等諸侯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惫?05年,劉邦裹挾魏、趙等諸侯國,組成56萬聯(lián)軍攻下彭城,后又被項羽的三萬騎兵打敗,聯(lián)軍解散,魏、趙等諸侯國又都背叛了劉邦。于是劉邦以韓信為主帥,先滅魏,接著于漢三年(前204年)冬十月,又命韓信、張耳率領(lǐng)數(shù)萬士兵攻打趙國。趙王歇和成安君陳馀聞訊,在井陘口集結(jié)部隊,號稱二十萬大軍。

趙國廣武君李左車認為,韓信、張耳乘勝遠征,鋒芒銳不可當,但井陘道路狹窄,戰(zhàn)車不能并行,騎兵不能成列,行軍隊伍前后拉開幾百里,隨軍的糧草必定落在大部隊的后面。

因此,李左車對陳馀說:“我聽說:‘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后,師不宿飽?!鷷簳r撥給我三萬人作為突擊隊,抄小路去截斷對方的輜重糧草,而您則深挖壕溝、高筑營壘,堅守不出戰(zhàn)。這樣一來,他們向前無仗可打,退后無路可回,野外又無什么東西可搶,如此不到十天,韓信、張耳這兩個將領(lǐng)的頭顱就可以獻到您的帳前了;否則便肯定要被他們二人所俘獲?!?/p>

但陳馀一方面自詡自己是舉義旗行義兵,不屑于使用詐謀奇計,另一方面也不太把韓信的數(shù)萬兵馬當回事,說:“韓信兵力單薄且又疲憊不堪,對這樣的軍隊還避而不擊,天下諸侯便會認為我膽怯而隨便來攻打我了。”不聽李左車的建議。

韓信暗中派人潛入趙軍打探,得知陳馀沒有采納李左車的計策,高興異常,放膽率軍徑直前進,在距離井陘口三十里處宿營。半夜時分,韓信命人把將士召集起來,開始部署戰(zhàn)斗:

首先,韓信從部隊中挑選出兩千名輕騎兵,每人手拿一面紅旗,對他們說:“交戰(zhàn)時趙軍看到我軍退逃,必會傾巢而出追趕我們,你們即趁機迅速沖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遍插漢軍的紅旗?!比缓竺@兩千騎兵從小道上山,隱蔽起來,伺機而動。

接著,韓信命他的副將給將士們分發(fā)食物,說:“待今天打敗趙軍后再會餐!”對于這話,眾將領(lǐng)們都不太相信,只是假意應(yīng)承道:“好吧。”

最后,韓信說:“趙軍已經(jīng)搶先占據(jù)了有利地形安營扎寨,而且他們沒有看見我軍大將的旗鼓,是不肯出兵攻打我們的先頭部隊的,因為他們怕我軍到了險要的地方,遇阻后就會撤回去?!庇谑琼n信派遣一萬人打先鋒,開出營寨,背靠河水擺開陣勢。

是日,天剛蒙蒙亮,韓信打出將旗,鼓樂喧天地開向井陘口。趙軍看到漢軍背水結(jié)陣,違背了連普通兵卒都懂得的行軍布陣常理,嘩然大笑,洞開營門迎擊漢軍。

于是,雙方在井陘口展開激戰(zhàn)。不久,韓信和張耳假裝不敵,丟旗棄鼓,退回河邊陣營。河邊部隊打開營門放他們進去,然后又和趙軍鏖戰(zhàn)。

趙軍見漢軍已無退路,便傾巢出動。趙軍的士兵們有的在爭搶漢軍拋下的旗鼓,有的去追逐韓信和張耳,簡直亂成了一鍋粥。而韓信、張耳進入河邊陣地,則率軍拼死奮戰(zhàn),抵御趙軍一輪又一輪的進攻。

與此同時,韓信派出的那二千名騎兵突擊隊趁趙軍將士全體出動之機,快速突入趙軍營地,拔掉趙軍的所有旗幟,插上兩千面漢軍紅旗。

趙軍見無法打敗韓信等人,便想退回營地。但他們回頭一瞅,卻見自己的營壘中紅旗飄飄,遍是漢軍的旗幟。

趙軍士兵們傻眼了,以為漢軍已將趙王的將領(lǐng)全部擒獲,全都驚慌失措,大亂,紛紛四處逃竄。這一亂,像是洪水決提,盡管趙將不停地斬殺逃兵,也無法阻止?jié)≈畡荨?/p>

就在趙軍混亂之際,韓信馬上指揮漢軍前后夾擊。結(jié)果數(shù)萬漢軍不僅打敗二十萬趙軍,還殺了陳馀,活捉了趙王趙歇。

戰(zhàn)后,漢軍將領(lǐng)獻上敵人的首級和俘虜,向韓信祝賀,并趁機問韓信:“兵法上說:‘布軍列陣要右邊和背面靠山,前面和左邊臨水?!@次您卻反而讓我們背水布陣,還說什么‘待打敗趙軍后再會餐’,我們當時都頗不信服,但最后竟然取勝了,這是什么戰(zhàn)術(shù)呀?”

韓信說:“這戰(zhàn)術(shù)兵法上也有,只不過你們沒有留意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況且我所率領(lǐng)的并不是訓(xùn)練有素的將士,這即是所謂的‘驅(qū)趕著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戰(zhàn)’,勢必非把他們置于死地,使他們?nèi)巳藶楦髯缘纳娑鴳?zhàn)不可;倘若給他們留下活路,他們就會逃走,如此一來,難道還能用他們?nèi)_鋒陷陣嗎!”

將領(lǐng)們聞言,都心悅誠服,對韓信佩服得五體投地,說:“對??!您的謀略的確非我們所能比呀!”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井陘之戰(zhàn)”。看井陘之戰(zhàn),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由項羽指揮的巨鹿之戰(zhàn)。

公元前208年9月,王離、章邯率秦軍圍攻趙國巨鹿,趙國向楚國求援。10月,楚懷王以宋義為大將,項羽為次將,率五萬楚軍救趙。但宋義率軍抵達安陽后便駐軍不前,項羽憤而殺之。12月,項羽派英布、蒲將軍率兩萬人馬強行渡河,斷秦軍甬道(輸送糧草的通道),割斷章邯與王離的聯(lián)系,繼而破釜沉舟,親率主力過河與王離所率的秦軍死戰(zhàn),九進九出,大敗秦軍,斬殺秦將蘇角,涉間自焚,生擒王離,逼迫章邯投降,秦王朝的統(tǒng)治從此瀕臨崩潰。

井陘之戰(zhàn)與巨鹿之戰(zhàn),有兩點極為相似:一、他們都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二、他們都是背水作戰(zhàn),置之死地而后生。

那么,井陘之戰(zhàn)中的韓信與巨鹿之戰(zhàn)中的項羽,哪位更具有軍事智慧,更具有軍事指揮才華呢?

我以為,巨鹿之戰(zhàn)中的項羽,更多憑借的是視死如歸的勇氣;而井陘之戰(zhàn)中韓信,不拘泥于兵法,用兵更加靈活,更重視謀劃。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