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政變成功的原因 慈禧是怎么獲得勝利的?
辛酉政變成功的原因:辛酉政變是1861年(咸豐十一年)咸豐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聯(lián)合恭親王奕訢發(fā)動的一次宮廷政變。打倒了顧命八大臣勢力。為贊襄政務(wù)大臣(又稱顧命八大臣),輔弼皇太子載淳為帝,總攝朝政,以時在夏歷辛酉年得名。又因改變其祺祥年號而稱“祺祥政變”,亦稱“北京政變”。
“辛酉政變”取勝的直接原因是:
第一,兩宮皇太后和恭親王奕,抓住并利用官民對英法聯(lián)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的強烈憤怒,對“承德集團”不顧民族、國家危亡而逃到避暑山莊的極大不滿,把全部歷史責任都加到顧命八大臣頭上。也把咸豐皇帝到承德的責任加到他們頭上。從而兩宮皇太后和恭親王奕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爭取了官心、軍心、旗心、民心,顧命八大臣則成了替罪羊。
第二,兩宮皇太后和恭親王奕,利用了顧命大臣對慈禧與奕炘的力量估計過低而產(chǎn)生的麻痹思想,又利用了帝后雖是孤兒寡母,卻掌握“御賞”、“同道堂”兩枚印章——顧命大臣雖可擬旨不加蓋這兩枚印章卻不能生效,兩宮太后與奕炘可由大臣擬旨加蓋這兩枚印章便能生效的有利條件。
第三,兩宮皇太后和恭親王奕,搶占先機,先發(fā)制人,沒有隨大行皇帝靈柩同行,擺脫了顧命大臣的控制與監(jiān)視,并從間道提前返回,利用自農(nóng)歷7月17日咸豐皇帝逝世,到咸豐皇帝靈柩運到皇宮,其間有七十四天的充分時間,進行政變準備。原定農(nóng)歷9月23日起靈駕,29日到京,因下雨道路泥濘,而遲至9月3 日到京,比原計劃晚了四天。而兩宮太后于29日到京,30日政變,時間整整差了三天。這為她們準備政變提供了時間與空間,打了一個時間差與空間差。
第四,兩宮皇太后和恭親王奕,清楚地意識到并預(yù)感到:這是他們生死存亡的歷史關(guān)鍵時刻,惟一的出路就是拼個魚死網(wǎng)破。慈禧曾風聞咸豐皇帝生前肅順等建議他仿照漢武帝殺其母留其子的“鉤弋夫人”故事,免得日后皇太后專權(quán)。這個故事,《漢書·外戚傳上》記載:漢武帝寵幸鉤弋夫人趙婕妤,欲立其子,以“年稚母少,恐女主顓恣亂國家”。趙婕妤遭漢武帝譴責而死。漢武帝臨終前,立趙婕妤子為皇太子,以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輔少主,是為漢昭帝。但是,咸豐皇帝沒有像漢武帝那樣做,而是用“御賞”和“同道堂”兩枚印章來平衡顧命大臣、兩宮太后之間的關(guān)系,并加以控制。結(jié)果,這兩枚印章被兩宮太后所利用,打破了初始的權(quán)力平衡結(jié)構(gòu)。
“辛酉政變”是君權(quán)與相權(quán)的一次大的沖突,表現(xiàn)了兩宮皇太后和恭親王奕的聰明才智。它的重大結(jié)果是清朝體制的一大改變。經(jīng)過“辛酉政變”,否定“贊襄政務(wù)”大臣,而由慈安皇太后與慈禧皇太后垂簾聽政,這是重大的改制。“辛酉政變”后,恭親王奕為議政王,這是當年睿親王多爾袞輔政的再現(xiàn)。但有一點不同:既由帝胤貴族擔任議政王、軍機大臣,又由兩宮太后垂簾聽政。這樣皇權(quán)出現(xiàn)二元:議政王奕總攬朝政,皇太后總裁懿定。這個體制最大的特征是皇太后與奕聯(lián)合主政,后來逐漸演變?yōu)榇褥殧埑木置?。隨之產(chǎn)生一個制度:領(lǐng)班軍機大臣由親貴擔任,軍機大臣有滿族兩人、漢族兩人。在清朝同治時期,大體維持了這種五人的軍機結(jié)構(gòu)局面。
“辛酉政變”就滿洲貴族而言,主要是宗室貴族同帝胤貴族的矛盾與拼殺。兩宮皇太后特別是慈禧皇太后,主要利用和依靠帝胤貴族,打擊宗室貴族,取得了勝利。
同治皇帝在辛酉政變后,內(nèi)有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外有議政王奕主政,從而開始了“同治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