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吳王劉濞叛亂之謎 劉濞為何發(fā)動吳楚七國之亂
吳王劉濞謀反是因為漢景帝殺了他兒子?西漢初年,吳王劉濞領(lǐng)導(dǎo)的吳楚七國之亂,實質(zhì)上是漢朝中央政權(quán)與地方諸侯政權(quán)之間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日益尖銳的結(jié)果,但是引起七國之亂的導(dǎo)火線卻是吳王劉濞的兒子與景帝少年時的一場游戲引起的,令人不可思議。
漢景帝三年(前154),由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菑川王劉賢、膠西王劉印、膠東王劉雄渠的聯(lián)合叛亂終于爆發(fā),史稱七國之亂。
叛軍以“清君側(cè)”、“安劉氏”、誅晁錯為名,軍勢浩大,閩越、東越也曾發(fā)兵追隨。據(jù)說趙王劉遂甚至還私下派使者聯(lián)絡(luò)匈奴,希望能夠發(fā)軍策應(yīng)。吳王劉濞傾全國兵力北進,又號令國中,宣布寡人年六十二,親自作統(tǒng)帥,少子年十四,亦為士卒先。國中凡年齡上與寡人同,下與少子等者,皆動員從軍。吳軍調(diào)發(fā)二十余萬人,于廣陵發(fā)軍,渡淮而進,與楚軍會合。又派遣使者致書各諸侯國,公布晁錯罪狀,希望各國合兵誅之。
劉濞宣稱此次起兵的緣由,是漢王朝有賊臣專權(quán),蓄意侵奪諸侯國土地,歧視虐待劉氏骨肉,使國家社稷受到危害。而陛下多病志失,不能省察。他號稱吳國可以動員五十萬精兵,再加上南越軍隊隨從北上的,又可得三十萬人。
這是一篇重要的政治文告,其文詞之狂傲,表明出了吳王劉濞的個性。吳王劉濞是劉邦的哥哥劉喜的兒子。二十歲時,曾經(jīng)從劉邦平定黥布反叛,被劉邦立為吳王,封地有三郡五十三城。根據(jù)司馬遷《史記·吳王濞列傳》的記載,當年漢高祖劉邦在分封同姓王時,分封到劉濞的時候,劉濞跪拜受印。劉邦又召劉濞近前,仔細端詳其面相,說道:“看你的面容,有反叛之相?!毙闹胁幻獍底曰诤蓿且呀?jīng)舉行過儀式,不便悔改,于是手拊其背又說:“再過五十年,有人將在東南方向發(fā)起變亂,難道就是你嗎?不過,你要記住天下同姓為一家,一定要老老實實,不得反叛!”劉濞頓首保證說:“不敢?!?/p>
七國之亂是漢朝中央政權(quán)與地方諸侯政權(quán)之間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日益尖銳的結(jié)果,但是,七國之亂最先由吳王劉濞發(fā)起,又發(fā)生在景帝年間,與景帝少年時的一起由游戲引起的死亡事件有關(guān)。
《史記·孝景本紀》記載說,漢景帝劉啟在漢文帝劉恒的兒子中,既不是長子,也不是少子,為竇姬所生。劉恒在代地時,王后曾經(jīng)為他生了三個兒子,但王后和這三個兒子都先后去世,于是劉啟得以繼立?!稘h書·外戚傳上·孝文竇皇后》的記載稍許有些不同,說到代王王后生子四人。王后在劉恒尚未即帝位時就已經(jīng)去世,此后所生四子也先后病死。竇姬所生劉啟年齡最長,于是得以立為太子,竇姬隨即也被封為皇后。
竇姬是清河郡平民女子,呂后當政時,以良家子身份被選入宮。呂后決定出宮女賜諸侯王,每位諸侯王五人,竇姬也在名單之中。因為出身清河,希望能夠前往趙國,可以離家鄉(xiāng)近一些,于是求人囑托主持此事的宦官,將名籍一定安排在前往趙國的五人之中。不料主事宦官疏忽遺忘,誤置名籍于代國,并且得到了呂后的批準,已經(jīng)無法改動。竇姬悲傷涕泣,埋怨宦者,不愿前往,但無奈之下只能成行。來到代國之后,代王劉恒最為寵幸的就是竇姬。她先為代王生下女兒劉嫖,惠帝七年(前188)又生下劉啟。在這一系列的陰錯陽差的情況之下,西漢王朝進入了文帝時代。
前180年,漢文帝從代地進入長安,繼承帝位。幾個月之后,劉啟被立為太子,當時他只是一個九歲的兒童。秦漢時期,兒童一般都玩一種類似于現(xiàn)在棋類的智力游戲,在西漢皇室內(nèi)部,年少的王子、公主也有此類的游戲可玩。司馬遷在《史記·吳王濞列傳》中有過這樣的記載:漢文帝當政時,吳太子曾經(jīng)進京晉見。與皇太子劉啟一起宴飲博戲。雙方在博戲時發(fā)生了爭執(zhí)。吳太子是一個性格蠻橫的少年,言行之中對皇太子并不恭敬,還出言不遜,言語中多有沖撞?;侍討嵟?,操起類似于棋盤的“博局”擲擊吳太子,竟然將對方擊殺致死,尸體被送回吳國安葬。吳王怨怒,認為天下同宗,死在長安就該葬在長安,何必再送回吳國安葬。自此吳王不遵藩臣禮,稱病不朝。
文帝推想劉濞失藩臣之禮、稱病不朝的原因,一定是因為吳太子的緣故,見到吳國使者前來,馬上抓起來詢問。后來劉濞再次派使者到長安向天子致禮,漢文帝又詢問使者。使者答道:其實吳王確實沒有什么嚴重的疾病,但是朝廷多次審訊吳使者,吳王心中惶恐,因此稱病。請求陛下忘記吳王以前的過失,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漢文帝于是釋放了吳國使者,又賜予吳王幾和杖,以其年老,準許他可以不必上朝。
吳楚七國之亂爆發(fā)時,曾經(jīng)以“博局”擲殺吳太子的漢景帝劉啟年三十四歲,時吳王劉濞已經(jīng)拒絕上朝二十余年。漢景帝劉啟與他的父親漢文帝不同,他外尚無為而內(nèi)崇刑名,好忌恨,苛薄寡恩,對于諸侯王割據(jù)一方、各行其是早已有所不滿。繼位之后,他重用晁錯,更定法令,推行強干弱枝的政策,削奪諸侯封地收歸中央,以尊天子而安宗廟。諸侯國中,其時吳國國力最強。吳王雖年過花甲,但老謀深算,有豐富的管理經(jīng)驗,又與景帝有殺子之仇,得到這個消息,舊仇新恨一起迸發(fā),于是聯(lián)合楚王等六個劉氏同姓王共同起兵,爆發(fā)了這起史書所稱的吳楚七國之亂。
景帝三年正月,吳兵渡淮,與楚兵會合,派使者送信,號召各諸侯起兵,并許以高額賞賜。吳楚兵西破棘壁,攻入景帝弟劉武的封國粱境,乘勝而進,攻勢銳利。膠西、膠東、菑川等三王合兵圍齊。
七國造反的消息傳到長安,景帝以周亞夫為太尉,率三十六將軍往擊吳楚。以曲周侯酈寄為將,率師擊趙;將軍欒布擊齊;大將軍竇嬰屯滎陽,監(jiān)齊趙兵。
周亞夫用以逸待勞,避其鋒芒,斷吳楚糧道等計策,大破吳楚兵。楚王兵敗自殺,吳王濞逃到丹徒,投東越軍中,為東越人所殺。吳楚叛亂起于正月,三月以失敗告終。欒布率兵至齊,擊破三國兵,三國引兵歸國。膠西王自殺,膠東、菑川、濟南王被處死。齊地諸王起兵歷時三月,事敗皆死。趙王本與匈奴相約,現(xiàn)今諸王兵敗,匈奴當然不肯入邊。不久趙王受到欒布的圍攻,兵敗自殺。至此,七國之亂全部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