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劉據被一代雄主立為太子卻因猜忌而岌岌可危

2016-07-26 12:10:48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隨著太子的一天天長大,衛(wèi)子夫也在一天天的衰老,往日濃密的秀發(fā)不斷脫落。 漢武帝是個喜新厭舊的人,他的眼中只有后來進宮的李夫人、鉤弋

隨著太子的一天天長大,衛(wèi)子夫也在一天天的衰老,往日濃密的秀發(fā)不斷脫落。

漢武帝是個喜新厭舊的人,他的眼中只有后來進宮的李夫人、鉤弋夫人,對于衛(wèi)皇后和太子劉據的寵愛一天比一天冷淡。以至于到后來,衛(wèi)皇后要見漢武帝一面都很困難。

當太子劉據降臨人世時,他是29歲的漢武帝唯一的兒子,隨著幾個異母弟弟的出世,漢武帝明顯不如以前那么喜歡劉據。

這也不能完全怪漢武帝。劉據是漢武帝的兒子,但性格卻像祖父景帝和曾祖父文帝,性格偏于仁厚,在慣于開拓進取的漢武帝看來,這個兒子比較老實窩囊。

衛(wèi)子夫和劉據兩人一天比一天感到不安。漢武帝是個聰明人,他當然覺察到這一點。但他也不想違背祖宗成法,廢長立幼。

衛(wèi)青去世前大概向漢武帝表達了自己對太子地位的擔憂,漢武帝對衛(wèi)戾太子劉據,帝王與女奴的愛情結晶青說:“太子性格沉穩(wěn)安詳,肯定能使天下安定,不會讓朕憂慮。如果要選擇一個適合的君主,誰還能比太子更合適呢?”話雖這么說,衛(wèi)青還是很不放心地離開了人間。不久,年輕有為的霍去病也過早去世。太子先后失去了兩大靠山。

盡管有漢武帝的承諾,但太子的地位還是面臨挑戰(zhàn)。首先是李夫人試圖改立自己兒子昌邑王為太子。但是由于李夫人過早棄世而作罷。

李夫人以后,接著得寵的是鉤弋夫人。鉤弋夫人在懷孕十四個月后,為六十三歲的漢武帝生下了兒子劉弗陵。

晚年得子的漢武帝喜不自勝,說:“我只聽說堯帝是母親懷孕十四個月降生的,沒想到如今鉤弋夫人也為我生了一個懷胎十四個月的兒子?!庇谑橇⒓磳^弋生子之處的宮門改名為“堯母門”。

漢武帝這一做法大大不妥,暴露了他潛意識里想立幼子為儲君的想法。盡管劉弗陵虎頭虎腦,聰明伶俐非同尋常,但是拿他跟堯帝相比還是不倫不類。對于大漢王朝來說,功莫大于高祖皇帝,德莫高于孝文皇帝,但即使是漢高祖和漢文帝也不能跟傳說中的堯帝相比。堯帝在中華文明中是人類文明生活方式的開創(chuàng)者,拿一個剛剛出世的小孩子跟堯帝比,把他的母親比成堯母,那把皇后和太子置于何地?

這件事給太子劉據帶來的壓力很大,也給一些小人傳達了信息,他們認為漢武帝真正想立的接班人是劉弗陵。有人甚至準備密謀扳倒太子,討好漢武帝,從而平步青云。

有一天,太子劉據進宮探望母親衛(wèi)皇后。母子二人談得高興,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晚上。太子一看時候不早,急忙匆匆告別,這事讓宦官蘇文看在眼里。

第二天,蘇文就向漢武帝報告說:“太子昨天很晚才出來,可能與宮女有奸情?!睗h武帝聽了沒說什么,只是下令將太子宮中的宮女,增加到兩百人。

劉據覺得不對勁,托人打聽了一下,知道是蘇文在搞鬼,但也沒有什么辦法對父親身邊的人怎么樣,只有自己更加小心而已。

蘇文和手下的常融、王弼等人都是漢武帝身邊的貼身宦官,他們一直在偵察太子劉據的過失,動不動就向漢武帝打小報告。

衛(wèi)子夫知道這件事后,多次勸太子向皇上說明真相,將這些小人處死。劉據性格比較仁厚,不想讓父親感到為難,總是說:“只要我沒有過錯,不怕他們說壞話,以父親的聰明,應該不會輕信讒言?!毙l(wèi)子夫說服不了兒子,只好勸他處處留心。

又過了一段時間,漢武帝生了一場病,讓常融喊太子過來,常融挑唆說:“太子有喜色?!睗h武帝聽了沒吭聲。等到太子來了,漢武帝仔細觀察,看到太子有哭過的淚痕,心里也就明白了幾分。劉據進來以后為了讓父親高興,卻假裝有說有笑。漢武帝仔細盤問常融,讓他跟太子對質,探出真情后,立即殺掉了常融。

這一來讓蘇文之類的宦官很害怕,覺得如果不把太子搞掉,將來難免一死?;鹿俨痪哂歇毩⒌娜烁?,他們的人身是完全依附于皇上的,因此每次新皇帝即位后總是宦官們最緊張的時候。新皇帝愛用從小侍侯自己的宦官來取代從前走紅的宦官,而失去皇帝保護的舊奴才們,晚景就相當凄涼了。因此要想擺脫這樣的命運,就只有靠為新主子立下不世的擁立之功這一條門路可走。蘇文顯然從“堯母門”中獲得了啟示,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打擊太子,以便鉤弋夫人的兒子劉弗陵能夠即位。

對于太子來說,最大的危險不是來自宦官,也不是來自他的那些同父異母的弟弟們。

太子最大的危險就是他自己,就是他跟漢武帝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

這當然有天性的因素,太子天性就是仁厚的人,更多的可能還是來自教育。

漢武帝是個富有進攻性格的人,他一改漢朝初年崇尚無為而治的政治傾向,對外開拓疆土,對內任用酷吏,在個人生活上以占有帝國最漂亮的女子為樂趣。

漢武帝的上述性格并沒有遺傳給劉據。劉據小的時候,漢武帝就給他建立了博望苑,找了當時最優(yōu)秀的學者教育太子。除了學者,博望苑里還有很多持不同政見者,這些人反對漢武帝的開拓進取政策,他們無法改變當今天子,但是希望改變未來的天子。而日理萬機的漢武帝是無暇顧及太子究竟學了些什么,又究竟在考慮什么。

直到漢武帝年老的時候才發(fā)現太子是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漢武帝晚年為了順利交班,開始有意識的讓太子參政,目的是為了樹立太子權威,以便將來能夠駕馭群臣。每當外出巡游時,漢武帝總是把日常政治事務托付給太子,等回來以后再由太子把處理情況匯報給他聽一下。

劉據在處理問題時對于漢武帝過于嚴酷的做法有意扭轉,這樣做得到了百姓的歡迎,而執(zhí)法大臣們內心自然不高興。

政治權力的轉移,對于最高執(zhí)政者來說,是個非常嚴重的事。即使是他自己選定的接班人,也難免面對著苛刻挑剔的眼光。所以,古今中外歷史上,二把手接不到班的情況很普遍。

政治權力不容分享,即使在父子之間也是如此。在父子行政傾向有所不同的情況下,心理裂痕只會越來越明顯。

太子是個內向、不愿意解釋的人,遇到什么事情,總是一廂情愿的幻想以父親的英明肯定會理解自己,所以他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從來不去與年事漸高的皇帝父親去溝通,爭取父親的理解。

而漢武帝也很少批評太子的所作所為,也許是為了幫助太子樹立威信,也許是在暗中觀察太子處理問題的方式,他總是對外聲稱太子的一切作為完全符合律法和禮制。雖然,很多時候他對太子的一套很不以為然,覺得像我這么能干的父親怎么生出這么窩囊的兒子。

太子輔政時已經是30多歲的人,這個時候衛(wèi)子夫已經年老色衰,除了極少數禮節(jié)性的場合,這位名義上的皇后已經見不到自己的皇上。帝國的兩個最有權力的男人之間已經不可能通過第三者進行溝通,也許漢武帝想:我已經做得仁至義盡了,你還要我怎么樣?

太子劉據和漢武帝執(zhí)政理念方面的差異一天天暴露在朝臣和百姓面前。大臣們中間有的人支持太子,也有人反對太子。那些寬厚長者都愿意支持太子,那些渴望在征戰(zhàn)殺伐中建功立業(yè)從而拜將封侯的少壯軍官覺得太子妨礙了他們的前程。而漢武帝時代的酷吏則認為太子破壞了律法的尊嚴和權威,他們擔心的是太子上臺以后自己的前途和命運。漢武帝身邊的一些寵臣和太監(jiān)也唯恐太子登基后的清算,開始密謀要把太子拉下馬來。

江充的出現加快了事情的進程。(原文來自今日頭條)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