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 一傻36年的人 卻成了千古一帝
在中國古代皇帝中,再沒有比唐宣宗更富有傳奇色彩的了。他的經(jīng)歷,可以說幾乎秒殺一切電視連續(xù)劇的胡編亂造。其勵志與堅韌,更實在是我們當今青年人努力學習的好榜樣。唐宣宗為什么傳奇?因為他在當天子前的36年里,一直被人認為是傻子。但當了天子以后,卻一下變得睿智氣魄,雷厲風行,創(chuàng)造了晚唐歷史上著名的“小貞觀”,給晚唐打上了一抹絕無僅有的輝煌亮彩!
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唐宣宗李忱原名叫李怡,他雖然是憲宗的親兒子,被封為光王,不過卻是庶出。他的母親只是一個小宮女,因此他的出生和成長都不被人注意。后來長著長著,大家才發(fā)現(xiàn)他有些呆傻。大家回想了一下,都覺得好像之前他并不是傻的,他變傻,應該是在那一次刺殺案發(fā)生之后。那次他入宮謁見懿安太后,剛好碰上有官人行刺,雖說這次事件有驚無險,但好像從那時候開始,這個光王就變傻了。大家于是認定,這個光王一定是被嚇傻的。從此以后,這個李怡不管在什么場合,都會被人嘲笑。
唐憲宗死后,中間還有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其中穆宗是李怡的哥哥,敬宗、文宗、武宗都是李怡的侄子。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李怡一直是人們?nèi)⌒φ覙纷拥暮貌牧?。有一次,文宗宴請諸王。席間,所有的人都歡聲笑語,只有李怡坐在那里,默默不語。文宗便拿李怡開玩笑,說:“你們誰要能把光王叔逗笑,朕便重重地賞他!”于是諸王各展才能,百般戲謔。但是不管他們用什么辦法,都不能讓木頭一樣的李怡掀一掀嘴唇。眾人見他那模樣,越發(fā)開心。
不過,有一個人笑著笑著,突然不笑了。不但不笑,還忍不住打了一個寒噤。這人是誰呢?他就是后來成為武宗的李炎。李炎為什么不笑了呢?因為他忽然產(chǎn)生了一個疑惑。一個人被眾人如此戲謔逗笑,如果是一個平常人,他早就生氣了;如果不是平常人是傻子,他肯定也會跟著笑的。這個人既不生氣又不笑,惟有一種可能,他不是真傻子,也異于平常人,他是裝的。那么,他為什么要裝呢?難道是有所圖?
后來文宗去世武宗繼位以后,每次看到李怡,他的疑心和憂慮又起來了,于是,武宗開始處心積慮地害李怡,或者讓他騎馬的時候突然從馬背上跌下來,或者在臺階上走著的時候讓他突然絆一跤,順著臺階往下滾。有一次,武宗與諸王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午后出去游玩,結(jié)果李怡掉到雪坑里,被雪埋住,眾人遍尋不得。正當眾人以為他就要死了的時候,他卻突然滿身風雪鼻青臉腫一瘸一拐地從雪地里了跑回來。
當然,所有這些“意外情況”,都是武宗有意制造的,目的是要讓李怡“意外”地死去。但是這個李怡生命力太強大了,怎么整也整不死,于是武宗不搞意外了,干脆直接把他整死。隨后的一天,李怡突然被四名內(nèi)侍宦官綁架,不由分說把他關(guān)起來,幾天后又把他捆起來丟盡茅廁里。
過了一天,內(nèi)侍宦官仇公武對武宗說,這個傻子命很硬,恐怕丟在茅廁里也整不死他,干脆給他一刀殺死算了。武宗點點頭,讓仇公武去辦理。可是仇公武去后,卻把李怡撈起來,偷偷地用糞車運出宮外,讓他出家當了和尚。
仇公武為什么要救李怡?不是他有多好的心,是因為在晚唐有這樣一個事實,所有的皇帝幾乎都是宦官議立的?;鹿俚臋?quán)力非常大,想廢誰就廢誰,想立誰為太子就立誰為太子。文宗之后,本來應該文宗的兒子繼位。但是宦官仇士良等人矯詔廢了皇太子,立文宗的弟弟李炎為帝,是為武宗。那么武宗之后,立誰為帝呢?
這也不由武宗說了算,而是宦官說了算。而如果能把一個傻子立為皇帝,那對宦官來說,簡直差不多相當于自己當皇帝了!果然,不久武宗病危,有宦官認為應該立武宗的兒子為太子,但是宦官仇公武、馬元贄說武宗的兒子都很年幼,武宗還有一個皇太叔光王,立光王最合適。并且兩宦官還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這個傻子和尚帶了回來。大家看著這個傻子流著口涎,傻傻憨笑的樣子,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于是,李怡改名為李忱,當了皇儲。
然而武帝病逝,宣宗李忱繼位后,看到這個新皇帝處理政務(wù),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面前這個神色威嚴,談吐不凡,處理事情有條不紊的皇帝,難道就是那個傻子嗎?所有的人這時候才恍然大悟,這個人傻了36年,原來只不過是裝瘋賣傻!而仇公武終于明白,當年武宗為什么要一心把光王處死。
原來所有的人都沒看出來,只有武宗看出來了,這個光王不是真傻,而是裝傻。但現(xiàn)在明白有什么用呢?生米煮成熟飯了,改不過來了。這個新皇,想要隨便控制,簡直是不可能的。不但不能隨便控制,而且這個新皇一上臺就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動作快得讓人瞠目結(jié)舌。
第一件事,就是第二天就把宰相李德裕及他的一班人馬全部拿下。李德裕是中晚唐著名的大臣黨爭“牛李之爭”的主將,為禍朝廷很多年。唐朝之所以衰敗,肇始于安史之亂、發(fā)展于藩鎮(zhèn)割據(jù),加深于大臣黨爭,腐爛于宦官專政,滅亡于農(nóng)民起義。
唐宣宗把這些看得非常清楚,所以要想實現(xiàn)中興,第一件事就是驅(qū)除大臣黨爭。而把李德裕驅(qū)逐出朝,也意味著結(jié)束了長達半個時機的“牛李之爭”。接著,宣宗再治理宦官專政。除了凡事自己親自上手,絕不交給宦官外,還對宦官進行了一次嚴厲的敲打。
宣宗親自上手熟悉處理業(yè)務(wù),最顯著的表現(xiàn)是,吏部對多如牛毛的官員都分不清楚,尤其是六品一下的官員。但是宣宗要求宰相把百官編制一套五卷本的《具員御覽》,放在案頭通讀強記,力爭了解官員的所有情況,從而明察秋毫。此外,他還經(jīng)常借游獵為名,出去微服私訪,查探民情。天下之大,他不可能都走遍,于是命令翰林學士韋澳將天下各州的風土人情以及民生利弊編為一冊,命名為《處分語》,專門供他閱覽。
對宦官的敲打有這樣一件事,有一天,宣宗突然宣布把宰相馬植驅(qū)逐出朝,眾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來才了解道原來是馬植腰上系著的一根腰帶惹的禍。為什么呢?因為這根腰帶是宣宗賞賜給宦官馬元贄的,顯然是馬元贄把腰帶又轉(zhuǎn)贈給了馬植。宣宗沒有處理馬元贄,因為馬元贄是宣宗上臺的功臣,但是處理馬植,其實是在敲打馬元贄。而且告訴他們,大臣不可與宦官結(jié)黨,否則,一定會受到處罰。
宣宗便是用如此強硬的手段打擊大臣黨爭,壓制宦官專政,一度讓腐朽沒落的唐王朝重新出現(xiàn)了清明廉潔的政治局面。宣宗的巨大的歷史功績還體現(xiàn)在他對河湟的收復。自從安史之亂以來,河湟地區(qū)已經(jīng)被吐蕃占據(jù)了將近百年之久。玄宗之后的歷任天子,尤其是憲宗李純,雖然大都懷有收復河湟的志向,但始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為藩鎮(zhèn)之亂連年不絕,朝廷不得不屢屢用兵,而且朝政又被黨爭和宦禍搞得烏煙瘴氣,使得李唐王朝自顧尚且不暇,更不用說騰出手來對付吐蕃人。不過在宣宗的時候,卻出現(xiàn)了利好,因為吐蕃國內(nèi)出現(xiàn)大規(guī)模內(nèi)戰(zhàn),國內(nèi)政局紊亂,人心離散。宣宗于是充分利用這個機會,打了個大勝仗,收復“三州七關(guān)”,對鞏固唐版圖,做出重大貢獻,后人稱他為“小太宗”。
從這些舉措我們完全可以斷定,宣宗當年一定是在裝瘋賣傻。那么這就出現(xiàn)一個問題,宣宗為什么要裝瘋賣傻呢?很簡單,因為他要避禍。要知道,那時的朝廷被權(quán)臣和宦官把持,權(quán)力斗爭、宮廷斗爭詭譎兇險,整個朝堂充滿廝殺和陰謀。作為一個王子,如果他過早地把他的聰明睿智表現(xiàn)出來了,那他可能很早就被殺死了。事實證明他是對的,正因為他是傻子,他才最后活了過來,最后竟然被推為天子。
有人不同意,說,你不是說這個孩子從小就表現(xiàn)出傻嗎?難道他那么小的時候就有那么大的政治智慧?我想應該是這樣的,在那次刺殺案中受驚被嚇,肯定是真的。但肯定沒有被嚇傻(誰會被嚇一下就變傻呀),不過后來,由于他反復遭遇嘲弄,加上無權(quán)無勢。
所以就忍著,忍成了習慣。到了最后,當他長大蒙事,看到朝廷斗爭和兇險的時候,他這時候就故意裝了。能夠被武宗看出來而要拼命置他于死地,也可以說明,他雖然在忍,終究是人不是神,身上是有破綻的。最終因為那仇公武覺得奇貨可居,才救了他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