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歷史上最大的遺憾 傳國玉璽下落成迷!

2017-03-24 18:48:5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在漫長的歲月中,歷史為我們留下了諸多遺憾,這些遺憾的事情當(dāng)中,最大也許要數(shù)由和氏璧制作而成的傳國玉璽失蹤了,自秦朝正式成為傳國玉璽

在漫長的歲月中,歷史為我們留下了諸多遺憾,這些遺憾的事情當(dāng)中,最大也許要數(shù)由和氏璧制作而成的傳國玉璽失蹤了,自秦朝正式成為傳國玉璽開始,到后唐滅亡,傳國玉璽一直被視作皇權(quán)的重要證明,但是在后唐末代皇帝李從珂在玄武樓自焚后,由和氏璧雕琢而成的傳國玉璽消失至今仍無下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傳國玉璽也算是國家的象征,因此,傳國玉璽的失蹤,也成為了歷史上最大的遺憾。

歷史上的玉璽是秦朝以后歷代帝王相傳的印璽。秦始皇在統(tǒng)一中國后,下令鐫造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為“天子璽”。據(jù)史書記載,此璽用陜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圓四寸,螭虎紐,一說龍魚鳳鳥紐。玉璽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作為“皇權(quán)神授、正統(tǒng)合法”的信物。從此,歷代帝王無不把傳國玉璽當(dāng)作權(quán)力的重要象征,當(dāng)作一統(tǒng)天下的象征。

據(jù)說,傳國玉璽是用著名的絕世寶玉“和氏璧”制作,傳國玉璽的傳奇也要從這塊和氏璧說起。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獻給楚厲王,楚厲王叫玉工前來辨識,恰好這寶玉屬深藏不露的類型。不識貨的玉工說是一塊普通石頭,卞和以欺君罪被砍去左腳。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獻玉,玉工們又一次冤枉卞和,卞和再次被判處欺君罪,右腳被砍去。楚文王即位后,年老的卞和抱著這塊玉在荊山下號啕大哭。楚文王知道來由后,叫人將卞和的石頭剖開,果然雕琢出一塊稀世寶玉,“和氏璧”因此得名。

和氏璧誕生后,發(fā)生了接二連三的故事。楚威王時,昭陽滅亡越國立大功,得賞和氏璧,和氏璧由此進入了“流通渠道”。后昭陽出游赤山水潭,在潭畔高樓宴請賓客,拿出和氏璧來讓大家鑒賞。當(dāng)時潭中突然躍起一條大魚,足足一丈多大,還帶出了一群各式各樣的小魚。眾人覺得稀奇,都到水邊看魚,回到房間卻發(fā)現(xiàn)和氏璧不見了。昭陽懷疑是門人張儀偷的,對張儀嚴刑拷打,導(dǎo)致張儀背楚入魏,成為楚國死敵。

昭陽在楚國勢力很大,失竊后出千金懸賞,追查和氏璧下落。風(fēng)聲實在太緊,偷盜者長時間里都不能將和氏璧“脫手”。多年后,和氏璧突然現(xiàn)身趙國首都邯鄲。后來秦昭襄王知道了,就給趙惠文王寫了封信,說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引出了一段“完璧歸趙”的故事。

和氏璧之后長期保存在趙國的宮廷中。公元前228年,秦破趙,和氏璧這才落入秦國人手中。

漢孝元太后摔掉一角

和氏璧的曲折命運似乎預(yù)示著傳國玉璽的多舛命運。秦始皇用它造至高無上的玉璽,本來希望這個皇權(quán)的象征能夠世世代代在嬴姓子孫手中傳下去,永保江山。不料秦朝迅速滅亡,和氏璧造就的傳國玉璽也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歷程,并最終湮沒無聞,成為一大歷史謎團。

公元前206年的10月,劉邦率農(nóng)民起義軍打到了咸陽灞上,秦王子嬰投降,將傳國玉璽獻給了劉邦。劉邦細心呵護著玉璽,并在西漢王朝建立后將它作為了新王朝的傳國玉璽,并將其珍藏在長樂宮。

西漢末,王莽篡權(quán),需要玉璽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當(dāng)時玉璽由他的姑姑,漢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著。王政君對劉家的感情比對王家要深,就是不交出玉璽。最后王莽命弟弟、安陽侯王舜逼老太后交出玉璽,老太后感覺被侄子給騙了,哭罵著將玉璽擲到地上,玉璽被摔掉了一角。后來,雖然王莽等人用黃金將缺角給補上了,但是玉璽還是留下了瑕痕。

王莽垮臺時,傳國玉璽就在王莽的尸體身上,亂軍搶到后將其獻給了綠林起義軍擁立的更始帝劉玄。劉玄后來被赤眉軍打敗,傳國玉璽一度成為赤眉軍擁立的小皇帝劉盆子的玉璽。劉盆子后來也失敗了,投降建立東漢的劉秀。傳國玉璽重新成為了漢朝的玉璽,從劉秀開始,一直在東漢諸帝手中流傳,洛陽的東漢宮廷則負責(zé)保存?zhèn)鲊癍t。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傳國玉璽幾經(jīng)輾轉(zhuǎn)到了漢獻帝的手里。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位給自己,建立了曹魏。傳國玉璽自然順延成為曹魏的皇權(quán)象征。曹丕畫蛇添足,派人在傳國玉璽的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三國一統(tǒng)于西晉,玉璽歸晉。

后唐末帝抱玉璽自焚

西晉末年,中國北方陷入了所謂的“五胡亂華”時代,朝代更迭頻繁,動蕩不安。傳國玉璽開始了最為劇烈的顛沛流離。

在這個階段,稱王稱霸的人很多,但玉璽只有一個,于是很多豪強梟雄自己私刻玉璽。比如東晉朝廷南逃后,就自刻了一個玉璽;此外還有西燕慕容永刻的玉璽、姚秦的玉璽等等。他們私造玉璽的“創(chuàng)意”得到了后世許多亂臣賊子和梟雄豪強的歡迎和效仿。

公元589年,隋朝統(tǒng)一全國,那些私刻的傳國玉璽也就統(tǒng)統(tǒng)被隋朝沒收了。

隋唐時期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傳國玉璽牢固地掌握在皇室手中,被封為國家至寶,沒有出現(xiàn)什么傳說。唐末朱溫篡位后,歷史進入了紛擾的五代十國時期。玉璽再次遭遇亂世,厄運迭起。朱溫建立的后梁掌握玉璽沒幾年就被后唐給取代了。

公元937年1月11日,后唐河?xùn)|節(jié)度使石敬瑭帶契丹軍攻至洛陽。后唐末帝李從珂懷抱著傳國玉璽登上玄武樓自焚,玉璽從此下落不明。

明清時代玉璽贗品多

后周太祖郭威登基時,曾遍尋傳國玉璽而不著,便刻了“皇帝神寶”等兩方印璽,聊作安慰。這兩方印璽一直到北宋都是皇權(quán)的象征。不過,宋朝一直沒有放棄重新發(fā)現(xiàn)傳國玉璽的希望,在宋朝有許多發(fā)現(xiàn)傳國玉璽的消息,但都是道聽途說、捕風(fēng)捉影。

公元1293年,元世祖忽必烈病死,遺囑由皇太孫鐵穆耳回朝即位。鐵穆耳在回大都的路上,右丞相張九思獻上“傳國玉璽”一枚,說是秦朝相傳的國璽,但這個玉璽沒有被其他人看過,可信性可想而知。

明太祖朱元璋也打過玉璽的主意,他曾派遣徐達深入漠北,窮追猛打遠遁蒙古的元朝殘余力量,一大目的就是尋找傳國玉璽,最終還是無功而返??偟膩碚f,明清兩代,雖然不時出現(xiàn)“發(fā)現(xiàn)傳國玉璽”的傳聞,但拿出來的玉璽都是附會仿造的贗品。這一時期的人們包括皇帝對傳國玉璽的態(tài)度大為改變,不像之前朝代那樣看重了。

1924年11月,馮玉祥等人驅(qū)逐末代皇帝溥儀出紫禁城時,警察總監(jiān)張壁和鹿鐘磷等人曾在宮中追索鑲金的傳國玉璽,的確沒有找到。至此,人們相信,真正的傳國玉璽早已經(jīng)被慢慢的歷史黃沙所湮沒了。

考慮到傳國玉璽是材質(zhì)奇特的和氏璧所制,應(yīng)當(dāng)流傳萬年不壞。說不定它正靜靜埋藏在某個不為人知的地方,等待有心人去考證發(fā)現(xiàn)。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