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漢朝推行的推恩令和附益之法之間有什么聯系

2017-06-01 04:56:59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分封制是古代封建社會比較重要的一項制度措施,但是實行過分封制的朝代其實并不算太多,為了減少矛盾也為了分散更加的利益沖突,所以才將分

分封制是古代封建社會比較重要的一項制度措施,但是實行過分封制的朝代其實并不算太多,為了減少矛盾也為了分散更加的利益沖突,所以才將分封制作為一種主要的政治制度。而推恩令說起來和分封制的目的有些相似,但是做法上卻是完全不同的,那么分封制和推恩令有何不同之處呢?

分封制和推恩令的相同之處在于這兩種制度都是為了加強君主手中的權力,這也就說明分封制和推恩令的目的其實是一致的。都是希望通過一些手段可以讓有潛在威脅的力量得以控制,然后讓中央的權力變得更加強大。

但是分封制和推恩令卻還是有許多不同的地方的,分封制是君主將一些權力交給了諸侯讓他們幫助國家管理地區(qū),但是前提必須是君主的權力足夠強大可以遏制諸侯,這種制度在君主權力衰弱之后,就不再有效力了。這種制度嫡長子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除了嫡長子之外的兒子卻沒有任何繼承土地和地位的權力,制可以獲得一些少量的財產。

而推恩令和分封制就不同了,推恩令是在漢朝時期諸侯國的實力過于強大,從而引起了君王的注意和忌憚。推恩令規(guī)定除了嫡長子之外,其他的兒子也具有繼承地位和土地的可能,也就是說在推恩令之下諸侯的兒子除了嫡長子之外可以平均分配諸侯國的土地,這樣一來諸侯所擁有的土地就越來越少了,而他們的統(tǒng)治范圍只能和縣差不多大小,實行推恩令不僅沒有因為削藩而引起藩王們的反抗,反而可以更加容易的削減他們的實力。

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是劉徹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實施的一項重要法令,“推恩令”吸取了因為晁錯削藩的計劃從而導致七國之亂的前人教訓,“推恩令”的規(guī)定是諸侯王除去自己的嫡長子可以繼承侯位以外,其他庶子在本國原有的封地內也可以封侯,新封侯國從此不受本國王的管制,而是直接隸屬于各郡的管理,其地位相當于現在的縣。那么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呢?

漢武帝的這種辦法使諸侯王國在表面上看起來沒有被實行任何的削弱,避免了各諸侯王一起聯合抵抗的可能,這其實也就是推恩令的巧妙之處。

在經歷了吳楚七國之亂以后,漢武帝劉徹吸取前人的教訓,就想著必須要遏制和削弱日益增大的各個諸侯王勢力,但是一直到了武帝初年,有些比較大的諸侯國依舊連城數十,地方千里,不聽中央的命令,公然抗命。他們的勢力大大地威脅著中央集權的鞏固,漢武帝劉徹為了削弱他們的勢力,于是就頒布了推恩令。

所以說關于推恩令巧妙在哪里這個問題也就顯而易見了,推恩令表面上看起來是國家對其他各個封侯的厚待,而事實上是為了瓜分諸侯國以及削弱各個侯王的勢力,這一重要法令不僅符合漢武帝鞏固中央集權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巧妙的避免引起各個侯王的反抗。諸侯國的公子們一個個都整日想著如何才能將父輩的土地分的更合理,或者說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封地,這樣一來,不僅僅削弱了各諸侯國力量,而且使各地方的矛頭也不再指向中央。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任何一項法規(guī)的出臺,都會有其一定的價值和意義,也一定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推恩令和附益之法,都是具備了這樣的條件和功效。那么推恩令和附益之法分別是什么呢?它們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都是西漢漢武帝時期頒布推行的,用以解決諸侯國的一些問題的治國政策。推恩令的意思就是,規(guī)定諸侯的子弟,雖然依舊是嫡長子繼承王位,但是諸侯其他的兒子們可以分別得到候位以及各自的封地,而且新封的候國就不再隸屬于原本的諸侯了,而是由地區(qū)所在的郡來進行管理。這樣,中央只是出名義,沒有受到損失,但諸侯則被割得七零八落,勢力也越來越弱,從此喪失了向中央集權挑戰(zhàn)的實力。附益之法,也就是附議法,是西漢時期漢武帝為了解決諸侯國的一些問題而推行的法律。它的主要內容零散的記載在班固《漢書》以及范曄《后漢書》的注解當中。

在西漢初期,由于政治破衰,經濟蕭條,漢高祖劉邦也是剛剛在楚漢相爭中獲勝,登基做了皇帝,因此,劉邦為了解決漢初政治經濟的困窘局面,也是為了穩(wěn)定邊疆局勢,鏟除異姓諸侯王,劉邦分封了大量的同姓諸侯王,各自占據一方。到了漢武帝劉徹執(zhí)政時期,劉徹采用了主父偃的建議。主父偃是山東臨淄人,他是漢武帝內朝的顧問,對當時的政治很有影響,他看出了分封諸侯的弊病,于是他向漢武帝劉徹提出了推恩令,漢武帝覺得不錯,于是出臺了推恩令。附益之法是和推恩令一起出臺的措施,主要是為了解決官員賄賂中央大臣這個問題而制定的。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都為漢武帝的中央集權統(tǒng)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為之后封建帝王治理國家起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