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三國諸葛亮七次北伐為什么都不直取長安呢?

2017-06-23 23:29:3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zhàn)爭為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jù)混戰(zhàn)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zhàn)爭為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jù)混戰(zhàn)政治和軍事斗爭和最終司馬炎一統(tǒng)三國。

建立晉朝的故事,是一部充滿智慧的著作,外國人甚至把中國的《三國演義》當作兵書來研究,在清朝時期,努爾哈赤也曾從《三國演義》中吸取大量的兵法精髓,可見此書內藏大智大慧。

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原因是三國演義講述更多的是權謀詭計,作為老人還是要恬淡一些才好,而水滸講述更多的是兄弟義氣、叛亂,打打殺殺,所以血氣方剛的少年是不宜多看。

也非常喜歡《三國》曾多次在重要會議場合談及三國的某個橋段用于比喻當前形勢,看過《三國》的人真正能讀懂諸葛亮的人非常少。

其中,對于諸葛亮七次揮師北上,卻一直不取長安,這點讓世人捉摸不透,而毛主席是為數(shù)不多恰恰讀懂諸葛亮的人,毛主席甚至曾就諸葛亮為何七次不取長安作出了非常合理的解釋。

毛主席對諸葛亮不取長安的做法很贊同,并且毛主席也曾用過相似的戰(zhàn)略,在國民黨逼近延安時,毛主席說:“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痹谶@樣的親身經(jīng)歷背景下,毛主席是最能理解諸葛亮為何不取長安。

在諸葛亮看來,長安在當時已經(jīng)沒有太大的戰(zhàn)略意義,在之前董卓早已把長安弄的雞飛狗跳,以當時長安的人口和存糧都不足以支撐守城?

所以長安并不是諸葛亮的黃龍之地,諸葛亮的理想之地是隴右,那里人口眾多,資源豐富,所以諸葛亮當時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隴右。

只有在人多糧多的地方建立根據(jù)地,才能進退自如,欲消滅曹魏,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