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三十萬大軍的蒙恬 為何輕易中趙高的奸計?
怎么選擇是0與1的問題,怎么組合是數(shù)之集合的問題。
君主有選擇和組合的權(quán)力,那么,被選擇的臣子自然有他們的權(quán)力。
臣子要爭取1而不是0,這是被選擇的意愿;已經(jīng)被選擇的臣子還要算計利弊,這是身處集合中等待被組合的意愿。
相比宗室的弱不禁風,在將軍蒙恬、上卿蒙毅與后來丞相李斯的拘押期間,趙高卻是要羅織各種罪名才能最終下手的。李斯與蒙毅本身都是精于算計、精通律法之人,所以他們沒有選擇直接自殺,而是希望通過申訴獲得生機。
所謂精于算計,蒙毅的底牌是他的兄弟、領(lǐng)軍三十萬在外的大將軍蒙恬。李斯的底牌是他的兒子、領(lǐng)軍屯駐滎陽的三川郡守李由。
在和平時期,懂得律法就夠了。但在生死存亡之時,沒有算計,縱然律法倒背如流也毫無用處。
蒙毅的失算,在于他的兄弟蒙恬已經(jīng)被趙高監(jiān)禁在陽周。所以被趙高監(jiān)禁于代地的蒙毅縱然向使者一番申辯,使者還是破法殺了他。
反觀李斯,在獄中受盡折磨,求生欲望卻愈加強烈。他之所以能夠多堅持兩年,是因為他知道他的底牌還在。然后他才有理有據(jù)地寫下申訴,希望走刑法上訴途徑。
蒙毅、李斯的表現(xiàn),說明秦國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可一旦趙高破了秦法,擺明了是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態(tài)度,這時候精通律法便沒有作用了,多算者活。但能夠多算,前提是要有籌碼。當事人蒙毅即刻被殺,當事人李斯拖了兩年才被滅族,是場外的蒙恬和李由的情況決定的。
場外的因素總是過于復(fù)雜,起于寒族的李斯無疑比三代貴族的蒙毅會算計??赡呐戮闳缋钏?,人算不如天算,最終還是要被環(huán)境吞噬的。
性格決定命運?有失偏頗。精確一些去說,與生俱來的性格和當下具備的能力共同決定了未來的命運。也許還有未知的因素,那是天道了。其實很多神仙在天上看著你,只不過你不知道罷了。
場中的斗雞,焉能知道場外多少看官?更不會知道有多少看官買了它贏。它只需要干掉對面的那只雞!怎么去通俗地解釋“戰(zhàn)爭是政治的延續(xù)”?我覺得競技場配合賭場是最好的比喻。
李斯當年從荀子學得知識后,辭別之時說:“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憤世嫉俗、厭惡名利,卻還要用與世無爭來作為寄托,這不是士的真情,所以我要向西游說秦王了。”
隨后他做了相國呂不韋的家臣,被任命為郎官。游說秦王之后,得以晉升長史。李斯建議秦王,蘇秦、張儀那樣的純粹憑借外交口條及金玉財帛的賄賂型游說不可取。李斯認為,應(yīng)該大棒與甜棗齊飛,諸侯中的知名人士可以收買的——厚禮結(jié)交,不肯接受的——利劍刺殺。
客卿鄭國在秦國主持修建灌溉渠道之事,原來是韓國試圖消耗秦國國力的間諜行為,后來被察覺了。秦國宗室大臣都要驅(qū)逐所有服務(wù)于秦的客卿,原本是在驅(qū)逐之列的李斯上了一篇有理有據(jù)的文章,升遷至廷尉,而驅(qū)逐令也被秦王收回了。
等到秦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腰斬之時,在關(guān)東守滎陽的長子三川郡守李由已經(jīng)被項梁殺了。精算如李斯,也只得看著他的次子說:“兒子啊,我真想和你再牽著黃狗,回咱家鄉(xiāng)上蔡的東門外去追獵兔子。唉,還可能嗎?”父子相對哭泣后,被滅了三族。
李斯發(fā)跡靠行法,但在二世偽詔上蓋下丞相印的時候,他自己就破了法。所以李斯不能埋怨法不救人,自己破了法,法便拋棄了他。
相反,軍職出身的蒙恬卻是因為掌握了軍權(quán),自有威信。但威信總讓人過于托大,不再喜歡精算。趙高先囚禁蒙恬于陽周,后囚禁蒙毅于代地,卻先殺蒙毅,再用偽造的蒙毅之供來質(zhì)問蒙恬。所以蒙恬便輕信了,隨后做了一番陳述,但還是吞藥自殺了。蒙毅是被趙高的使者強殺,趙高囚禁了蒙恬,卻不敢逼殺蒙恬,只能讓使者騙殺蒙恬。這就是趙高對于威信的算計,威信也果然被算計了。
蒙恬臨死前長嘆說:“我怎么得罪了上天,沒有過失就死了呢?”隨后他又慢慢說:“我罪本該死。我主持修建的長城起自臨洮,直到遼東,筑城墻、挖塹壕,長絕萬里。大概是哪里挖斷了地脈吧,這就是我的罪過。”
這當然不是挖斷了地脈的原因,這是失之于算。
蒙恬的祖先是齊國人,那里是軍法和兵學的發(fā)源地。祖父蒙驁從齊至秦去做客卿,秦莊襄王元年攻打韓國,奪取重鎮(zhèn)成皋、滎陽,置三川郡。在秦莊襄王去世前,又攻韓、趙、魏得七十城,置東郡。秦始皇二十三年,蒙驁之子蒙武擔任秦國裨將,與王翦攻楚,大敗楚軍,殺死項燕,次年攻楚俘虜了楚王。蒙恬是蒙武的兒子,秦始皇二十六年擔任秦國將軍隨王賁滅齊,之后十余年向北追擊戎族與狄族,一直在上郡戍邊。
李斯起于寒微卻久在宮廷,蒙恬生于貴胄卻久在邊疆,把握他們性格和能力的人是秦始皇。秦始皇讓既正又仁的扶蘇去找蒙恬,不外乎是讓既正又忠的蒙恬守護扶蘇??上Вm然扶蘇和蒙恬都是正且直的,但扶蘇的仁是對天下的,蒙恬的忠是對秦室的。所以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外表看上去被動就擒,實際上卻是心里先棄扶蘇、再棄宗族、最后秦始皇的社稷也就沒有了。秦始皇選擇的蒙恬絕對忠于秦始皇本人,而不是秦室社稷。很多年后劉邦選擇的陳平、周勃不殺樊噲,近看不忠于劉邦,遠看卻是保住了漢家社稷。
嗚呼,基于此對比,物理學的正正為負又為何不能考量人間呢?扶蘇、蒙恬這對組合之間沒有配置一個李斯似的人物,可以說秦皇用人不當。趙章是有爭鋒資格的落魄嫡子,田不禮是發(fā)跡于寒族的爭鋒之人,兩人混搭結(jié)果釀成大變,趙武靈王也可以說用人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