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養(yǎng)生保健三要領
在知識分子的心目中,老莊,尤其是莊子的哲學是最為適應創(chuàng)造力的需要,最貼合他們內(nèi)心深處隱微的部分的。
它在儒家的規(guī)矩嚴整與佛家的禁欲嚴峻之間,給中國的知識分子提供了一塊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間,它是率性的,是順應自然的,而反對人為的束縛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過程中,竭盡了最大的心力。戰(zhàn)國時莊子撰寫的《養(yǎng)生主》是一篇討論養(yǎng)生問題的專門文章,“主”有“要領”之意,“養(yǎng)生主”就是養(yǎng)生的要領。那么,該篇到底討論了哪些養(yǎng)生的要領呢?
一曰忘卻情感。該篇在強調(diào)順應自然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勸告人們要忘掉情感。對此,它是以人們“吊唁老聃之死”而展開議論的。老聃死,“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懸)解。”
大意是說,老聃死后,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聚在一起來哭喪呢?這是由于他們把生死看得太重,從而情不自禁地對死者哭訴起來。其實,生與死都是很自然的事,生是應時,死是偶然,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人們應當認識到,喜生悲死是違反常理的,只要安于天理和常分,順應自然和變化,解脫生老病死的苦樂,那么哀傷或歡樂就不會進入人們的心懷了。
二曰順應自然。該篇開宗明義即寫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緣督以為經(jīng),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前半段的表層意思是,人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識的海洋卻浩瀚無邊,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危險的。既然如此,還要不停地去追求,那就會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而難以自拔。
這實質(zhì)上是在告訴人們,不要過分積極地追求身外之物,它不僅是難以如愿以償,而且會摧殘身心健康。因此,人們應當聽從莊子的告誡:“緣督以為經(jīng)。”意思是說,人們必須順應自然的“中道”以處理人與外物的關系,不要拼命追求外物。緊接著他所講的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也含有順應自然之意,要求人們做任何事都要摸索事物的規(guī)律,以避開是非與矛盾的糾纏,因而“故事”的結尾說:“善哉!吾聞皰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只要人們能順應自然、“依乎天理”,就一定“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心,“可以盡年”。
三曰不為物累,就是不要因貪圖外物而損害自己。這里的“物”所指范圍是廣泛的,可用名與利來加以概括。一個不為名利所羈絆的人,他就會獲得健康而永葆青春。前述順應自然與忘卻情感兩條養(yǎng)生要領,實質(zhì)上也含有不為物累的意思,且三者是相輔相成的。
應當指出,莊子的上述三條養(yǎng)生要領,對保持身心健康雖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由于它以老莊道家的“出世”哲學思想為指導,因而具有明顯的消極性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