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營養(yǎng)的角度考慮,余氯可能會破壞糧食中的維生素B1,但損失一般較校更重要的是,就算自來水中有一點余氯,在蒸煮東西時,也會大部分分解成氯離子、氯酸根和氧氣。前兩者不會蒸發(fā),后者不會影響健康,所以就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有氯“包覆在食物上”。

自來水不能用來做飯?沒有科學依據
自來水不能用來做飯?
最近,微信朋友圈瘋傳一則“別用自來水直接做飯,后果很嚴重”的帖子,文章稱,自來水中含有氯,它對人體有嚴重危害,能刺激眼、鼻、喉以及上呼吸道等,甚至有致癌危險。并且氯會破壞果蔬、谷物中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yǎng)成分,嚴重影響人體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因此,如果直接用自來水做飯,由于鍋蓋是蓋著的,氯被全部包覆在食物上,并不利于人體健康。事實果真如此嗎?
專家稱,上述說法夸大了余氯的影響。目前,我國自來水消毒大都采用氯化法,氯氣用于自來水消毒具有消毒效果好、費用較低等優(yōu)點。
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有關數據,人體對氯的耐受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0.15毫克,假設這些氯全部來自于飲用水,得到自來水氯的允許含量為每升5毫克。根據我國的相關規(guī)定,出廠水的余氯含量最低不能低于0.05毫克/升,最高上限為4毫克/升。據報道,目前北京各自來水廠出廠水余氯的含量在0.4毫克/升至0.8毫克/升之間,通過管網的輸送,到用戶家中時都會有一定消退。而且,目前尚無足夠證據來確定該物質是人類致癌物。因此,總體來說,我們飲用水中余氯的含量非常低。另外,出廠的自來水中都要有一定量的余氯,以保證出廠水不再重新繁衍細菌,所以通俗來講“沒氯比有氯更毒”。
從營養(yǎng)的角度考慮,余氯可能會破壞糧食中的維生素B1,但損失一般較校更重要的是,就算自來水中有一點余氯,在蒸煮東西時,也會大部分分解成氯離子、氯酸根和氧氣。前兩者不會蒸發(fā),后者不會影響健康,所以就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有氯“包覆在食物上”。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redwood-ba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