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腸是北方地區(qū)經常吃的一道菜,也就是用動物血灌制而成的香腸,一般都會蒸或者煮熟食用。那么血腸在蒸的時候需要蒸多久呢,煮好的血腸要怎么儲存呢?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wǎng)一起了解血腸的相關知識吧!
本文目錄
1、血腸蒸多久才能熟?
2、煮好的血腸要冷藏好還是冷凍好?
3、血腸是蒸還是煮好吃?

血腸蒸多久才能熟?
我們平時蒸血腸,如果是整根蒸的話水開之后大概要蒸30分鐘左右,建議大家在蒸血腸時可以先切片,這樣花費的時間短,只需要15-20分鐘。

煮好的血腸要冷藏好還是冷凍好?
熟血腸如果兩端是完整的整根血腸放到涼水里冰箱冷藏,我曾經存放過2天,一點沒變質。但是血腸千萬千萬不要冷凍。冷凍完再解凍后血腸里含的水分全部都從血里分離出來,里面的血全成渣狀。雖然能吃,但是跟新鮮血腸已經無論是味道還是形狀簡直是天地之差。
1、血腸采用豬大腸進行灌制,體積較大,并經過煮熟,制品的含水量高達40%以上,保藏性差。未包裝的血腸必須在懸掛狀態(tài)下存放,在溫度10℃,相對濕度為72%的室內,可存放2—3天。已包裝的血腸應在冷庫內存放,﹣8℃冷庫內可貯藏1個月。
2、涼水泡上,每日換水,不可以凍,可以在水里放點冰塊和鹽,可保存三至四天。
3、長時間不食用,最好放置于冰箱速凍里保存,雖然風味會變差,總比不能吃強多了吧。一二天的話,其實就放冰箱冷藏即可。事前先加熱即可。
白肉血腸,是從古代帝王及族長祭祀所用祭品演變而來。據(jù)《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儀注篇》記載,滿族長期以來信仰薩滿教,祭祀過程中,以豬為犧牲。每逢宮廷舉行祭祀時“司俎太監(jiān)等舁(即抬)一豬入門,置炕沿下,首向西。司俎滿注入洲一人,屈一膝跪,按其首,司俎滿洲執(zhí)豬耳,司祝灌酒于豬耳內,豬去息后,去其皮,按節(jié)解開,煮于大鍋內,皇帝、皇后親詣行禮,神肉前叩頭畢,撤下祭肉,不令出戶,盛于盤內,于長桌前,按次陳列。皇帝、皇后受胙,或率王公大臣等食肉!边@種肉叫“福肉”即“白肉”。所謂血腸,即“司俎滿洲一人進于高桌前,屈一膝脆,灌血于腸,亦煮鍋內”,這就是血腸,通稱“白肉血腸”。清代沈陽和吉林地區(qū)開設的白肉館,都兼營血腸,成為遼寧和吉林省滿族特有的傳統(tǒng)名菜。

血腸是蒸還是煮好吃?
血腸蒸著吃煮著吃都可以,但是蒸血腸的味道更好。
蒸血腸一方面可以減少營養(yǎng)物質的流失,其次蒸的血腸不會進水,吃起來口感更好。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redwood-ba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