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 > 養(yǎng)生保健 > 正文

4種養(yǎng)生方式過秋天

2017-07-03 19:19:5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在過去的這一整個夏天里,我相信很多人都因為天氣炎熱而足不出戶,什么運動都沒有做,雖然現(xiàn)在天氣逐漸涼爽,但還是有很多人維持著夏季的狀

在過去的這一整個夏天里,我相信很多人都因為天氣炎熱而足不出戶,什么運動都沒有做,雖然現(xiàn)在天氣逐漸涼爽,但還是有很多人維持著夏季的狀況,懶得門都不想出。然而,這樣對人的身體有著巨大的損害。秋季來臨,小編在這里多建議大家去做一些養(yǎng)生運動,多注意一些秋季養(yǎng)生的保健細節(jié),同時,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搜索一下秋季養(yǎng)生食譜。而在今天,小編將帶領(lǐng)大家閱讀下面這篇文章,告訴大家一些你們想知道的養(yǎng)生知識。

秋季養(yǎng)生保健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

秋季天空萬里無云,陽光颯爽,秋風更是讓人渾身舒適。所以說,秋季是最適合戶外運動的季節(jié)。在這個季節(jié)里,青少年每天起來跑跑步,做做俯臥撐,對身體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好處。而老年人早起慢跑幾步,或者快走一些路程,都對身體有所幫助。

秋季氣候干燥,早、晚溫差較大,是一些細菌、病毒繁殖與傳播的有利條件,隨著干燥的灰塵,一些細菌、病毒在空氣中飛揚,常會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是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病的高發(fā)時節(jié),因此,老年人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同時要加強保暖,做好預防工作。

保持樂觀情緒,靜養(yǎng)心神

秋季要注意調(diào)養(yǎng)情智,學會調(diào)適自己,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經(jīng)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適當看看電影、電視,或養(yǎng)花、垂釣,這些都有益于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

衣裝適宜,謹防著涼

秋季溫度逐步降低,很多人都因為不適應突然轉(zhuǎn)變的氣溫而生病,這個時候,大家應該提高警惕,注意身體保暖,當然,也不能隨意得向身上增加衣服,只要注意身體不冷也不感到燥熱就行。而且,秋季晝夜的溫差較大,早晚都要注意好身體的保暖。當然,這個時候最好能多運動,不僅可以讓身體保持暖和,還能給自己帶來健康。

秋燥傷肺少吃辛

秋季天高氣爽,空氣干燥,濕度小,人易出現(xiàn)咽干、干咳等癥狀,這是由于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xiàn)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癥狀。

肺燥傷肝要吃酸

從中醫(yī)五行生克來講,肺屬金,肝屬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因此應適當吃點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可以強盛肝木,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酸味食物可以收斂肝氣,有保肝護肝的作用,但也不可過量。因為許多酸性食物,如醋、烏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發(fā)生胃潰瘍、胃炎等病,對身體不利。

秋瓜壞肚少吃寒

許多人都有這種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壞肚子,這與秋天的氣候有關(guān)。秋季天涼了,氣溫下降,脾胃陽氣不足,再吃多了陰寒性質(zhì)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導致陽氣不振而腹瀉、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以保護胃腸,保護肺臟。

秋季養(yǎng)生食譜

蓮藕排骨湯

材料:蓮藕500克,豬排骨500克,黃酒、生姜、蔥、鹽少許。

制作:豬排骨切段,將藕洗凈切片,與排骨同置1500毫升溫水之中,加黃酒、姜、蔥少許,水沸后文火燉90分鐘左右,加少許鹽,即可食用。

南瓜銀耳羹

南瓜營養(yǎng)豐富且全面,果實內(nèi)含有糖、維生素、蛋白質(zhì)、多種氨基酸、脂肪、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等成分。南瓜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脂肪含量很低,是很好的低脂食品。南瓜具有補中、補肝氣、益心氣、益肺氣、益精氣的作用,常食南瓜還可以預防骨質(zhì)疏松癥和防治高血壓,具有食療保健作用。

花樣果肉糙米粥

糙米粥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和營養(yǎng)的吸收,還有消脂的功效。還能美化氣血,明亮臉色,改善濕疹、皮膚癥,增強防曬抵抗力。糙米富含人體每個器官都不可或缺的維生素B族。維生素能維持健康氣色與膚色,對濕疹、皮膚癬、皮膚炎等癥亦有療效。維生素B族還能防止白發(fā)、脫發(fā),美發(fā)效果佳。維生素B能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及吸收功能,防止脹氣、腹痛、便秘,避免肥胖,并強化神經(jīng)系統(tǒng)、防治腳氣病。

雪梨銀耳羹

材料:雪梨2個、銀耳50克、冰糖100克。

制作:雪梨切片,銀耳泡軟時去掉硬根。鍋內(nèi)加水,放入梨、銀耳、冰糖,煮半小時,即可食用。

健康養(yǎng)生

秋季起居注意

進入秋季,氣候漸轉(zhuǎn)涼,尤其入夜之后,溫度降低很快,人們此時不宜在戶外乘涼太久,以免感受深秋風寒之邪,而應該早早進入夢鄉(xiāng),以幫助人體精氣的收斂閉藏;起床時間應延續(xù)夏季的習慣,以早起為宜,趁著早晨的涼爽,趕去工作的場所及安排準備一天的活動。

秋季著裝

秋季氣候漸轉(zhuǎn)涼且多變,晝夜溫差增大,因此應該及時增添衣物以避寒。一般來講,秋季著裝要比夏季適當增多,以適應氣候的轉(zhuǎn)冷改變,減少熱量的散失,維持體溫恒定。

另外,從養(yǎng)生保健的角度來講,秋季衣物的增添不宜太快,最好是在人體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漸、少量增加衣物。因為衣物增添太快往往不利于身體對氣候轉(zhuǎn)寒的適應力;如果使人體保持適當?shù)奈⒗錉顟B(tài),可以增加對寒冷的耐受力,有利于防病保健,此即民間俗語“春捂秋凍”中所講的“秋凍”。

秋季宜增加耐寒鍛煉

秋季是炎熱的夏季向寒冷的冬季轉(zhuǎn)換的過渡季節(jié),經(jīng)歷了由熱轉(zhuǎn)寒的整個變化過程。為了適應氣候的這種轉(zhuǎn)變,秋季時最好適當增加耐寒鍛煉,以增加人體對寒冷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冷水浴是一項很好的耐寒鍛煉項目。對于決定要開始洗冷水浴的人來說,有一些事項還是要注意的:首先,初洗冷水浴時不要太突然,不要一次用冷水沖洗整個身體,以免身體適應不了而產(chǎn)生不適癥狀,可以先用冷水潑洗面頰、手臂等處,待身體適應后再逐漸增加脖頸、胸腹、下肢、背部等處,這樣循序漸進地進行;另外,在水溫的選擇上,可以先用稍溫熱的水,然后每次逐漸降低水溫,直至變?yōu)闆鏊?/p>

除了洗冷水浴這種耐寒鍛煉之外,上面提到的“秋凍”穿衣方法也是一項很好的耐寒鍛煉。此外,在微冷的環(huán)境中進行戶外晨練、爬山、慢跑、游泳等運動,也可以增加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

適宜秋季的運動項目

金秋時節(jié),秋風送爽,氣候轉(zhuǎn)涼,人們經(jīng)過了一整個炎熱夏季的避暑“蟄居”,秋季成為重新開始身體鍛煉的好季節(jié)。秋季時,人體精氣轉(zhuǎn)趨于里,因此秋季的運動最好選擇一些具有安神寧志、幫助精神內(nèi)斂功效的運動項目,如內(nèi)氣功、靜坐等,以幫助人體精氣的內(nèi)斂和閉藏。

除去以上的運動項目,還可以選擇稍微劇烈的運動項目,以舒展筋骨、活動氣血,如年輕人可以選擇打球、爬山等,老年人可以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項目。

秋季在增加運動鍛煉的同時,也應當根據(jù)氣候的變化特點,注意一些日常生活保健。秋季燥邪當令,氣候多干燥,溫度漸轉(zhuǎn)涼,且晝夜溫差大,因此,運動鍛煉時要根據(jù)情況及時增減衣物,不要怕麻煩,避免太熱、出汗太多;運動前宜飲用適量溫開水,以補充水分,減輕呼吸道黏膜干燥狀況;運動以微出汗為度;出汗后不要立即脫去衣物,以免感受風寒。

秋季養(yǎng)生保健注意六個細節(jié),什么可以多做,什么要少做,這是秋季養(yǎng)生的小常識。

多喝水

人體內(nèi)水分占據(jù)著大部分的位置,水是人類最重要的生活本源。我們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最好能喝一杯溫水,這樣不僅可以讓自己的頭腦瞬間清醒,還能促進身體內(nèi)的新陳代謝。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每天都必須要喝四杯到五杯左右的水。

多運動

每天至少做三十分鐘的有氧運動,例如:步行、游泳或騎腳踏車等,擁有保持健康的身體,維持理想的體重,才能有充沛的活力對抗病毒喔!

多休息

熬夜加班、上網(wǎng)絡(luò)或享受夜生活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熬夜會導致失眠怎么調(diào)理,睡眠不足,造成免疫力的下降。因此該睡覺的時候要睡覺,該起床的時候就要起床,順應人體的生理時鐘,充分的睡眠和作息,才能保持身體的免疫力,對抗病毒!

少吃甜食

甜食會影響到白血球的制造與活動,降低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因此:不要因為一時的口腹之欲而賭上健康,這是非常劃不來的!

少油脂

吃東西太油,尤其攝取太多不良脂肪,會妨礙免疫的能力,使體內(nèi)免疫細胞變得慵懶,而無法發(fā)揮功能。建議減少烹調(diào)用油量及高脂肪、高鹽的攝取,尤其油炸的東西和肥肉盡量少吃。

少喝酒

喝酒會嚴重的減弱各種免疫細胞的正常功能,同時也會影響肝臟以及胰臟的機能。除了酒之外,煙、咖啡、毒品等,不但會降低人體免疫力,還對人體有害,因此拒絕與這些東西往來是上上之策。

總結(jié):文章雖然很簡短,但我相信大家仔細閱讀后一定能從中學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秋季養(yǎng)生一定要注意多運動,在食物方面也要注意衛(wèi)生,秋季是病發(fā)率非常高的季節(jié),所以在這里小編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身體哦。同時,也希望大家能把養(yǎng)生食譜帶入家門,讓養(yǎng)生伴隨一生。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