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王亞樵與杜月笙的較量:王亞樵和杜月笙誰厲害

2016-11-22 22:09:0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提起杜月笙,幾乎是無人不知。他在舊上海灘的流氓幫會中,是個首屈一指的人物,勢力遍布上海灘的各行各業(yè),不要說一般老百姓不敢惹,就是國

提起杜月笙,幾乎是無人不知。他在舊上海灘的流氓幫會中,是個首屈一指的人物,勢力遍布上海灘的各行各業(yè),不要說一般老百姓不敢惹,就是國民黨政府的達官貴人,對他也不敢稍加怠慢。但有一個人,卻使杜傷透腦筋,甚至不得不委曲求全,以求相安無事。這個人,就是當時在上海灘上名聲頗著的安徽幫首領(lǐng)——王亞樵。

王亞樵,安徽合肥(今肥東縣)人,生于一八八九年,童年就讀于村塾,曾參加科考未中。清朝末年,王在合肥地區(qū)從事反清活動,后遭通緝,逃亡上海。他秉性倔強,好打抱不平,與人交往極重義氣,素有“上海灘上的小孟嘗”之稱。他在上海領(lǐng)導的“安徽幫”,有數(shù)萬名工人,并養(yǎng)有亡命之徒,組織了有名的“斧頭黨”。在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地區(qū),王亞樵堪稱一霸,其他幫會首領(lǐng)都對他有所忌憚。

一九二九年,南京國民政府接收了上海輪船招商局,委派趙鐵橋為招商局督辦。該招商局始建于一八七三年(同治十二年),由李鴻章向清政府借銀七十萬兩,令朱其昂擬章試辦,是清末最早設(shè)立的輪船航運企業(yè)。它名為商辦,實為官商合辦,大權(quán)歸官方掌握。因管理混亂,加之帝國主義在華航運勢力的排擠,一直難以維持。一八八五年,盛宣懷奉命整頓,由“官商合辦”改為“官督商辦”,實際上成了李鴻章、曾國藩、盛宣懷三家所有。一九二四年,李鴻章長孫李國杰(字偉侯)任招商局董事長,大權(quán)仍掌握在李氏手上。一九二九年,趙鐵橋接手招商局后,進行了徹底的人事變動。李雖仍為董事長,卻徒有虛名,大權(quán)全由趙掌握,李對此非常不滿。況招商局幾十年來一直為李家獨占,豈肯拱手讓與他人。于是,通過在滬的安徽名流李次山、關(guān)云農(nóng)的關(guān)系,找到王亞樵,許以重金,請王設(shè)法把趙鐵橋干掉。并答應(yīng)事成之后,將招商局最大的輪船“江安”號的用人權(quán)及營業(yè)收入歸王所有。王滿口答應(yīng)。遂于一九三○年七月二十四日上午,指使黨徒王干庭、牛安如、夏紹恩等人,在上海十六鋪輪船招商局的大門口,將趙擊斃。

趙鐵橋死后,李國杰并沒有立即奪回招商局的管理權(quán),直到一九三二年,陳銘樞當了交通部長,李國杰通過李少川的關(guān)系(陳與李少川系保定軍校同窗老友),才被委為招商局的總經(jīng)理。李實踐前諾,將“江安”號交給王亞樵使用。但王手下沒有一個能夠擔任輪船經(jīng)理的人,只好請“江安”號的前任經(jīng)理卓志鉞出任。此時,“江安”號的現(xiàn)任經(jīng)理叫張延齡,是張嘯林的本家侄子,也是杜月笙的門徒。張仗此關(guān)系,拒不交卸,并請杜月笙、張嘯林為其撐腰。杜乃向李國杰轉(zhuǎn)圜,改給“江華”號(“江華”號也是特號大輪)。但卓志鉞不愿意,說要干就干“江安”號,其他輪船不干。原因是現(xiàn)任“江安”輪經(jīng)理張延齡,是從他手里把經(jīng)理職務(wù)拿去的,他干不干經(jīng)理無所謂,目的在于贖回面子。這樣雙方就僵持住了。

一天夜里,王亞樵派人把張嘯林住宅的后院墻炸了一個窟窿,以示警告。張很害怕,杜月笙也覺得此事不太好辦,表示不再過問。后來,張延齡又以船上生財問題為借口,仍不交卸。王亞樵遂又指使徒眾三、四百人,手執(zhí)小斧頭,簇擁著卓志鉞登上“江安”輪,硬逼著張延齡交卸。張見情勢不妙,立即跑到杜月笙家訴苦。杜卻厲聲斥責張延齡,要他立即交卸,生財問題將來再說。據(jù)說張延齡走到房門口時,還小聲嘀咕:“先生要我交,我還是不交?!倍旁麦下牭酱嗽挘恢弊返介T外對張說:“混蛋!你要不交,從此便不許你再進我這道門檻?!睆垷o奈,只得含淚把船交給了王亞樵。

事后,有人間王亞樵:“假如杜月笙和張嘯林也采取同樣的手段,碼頭上豈不要發(fā)生流血事件嗎?”王答:“絕對不會,事前我已想好了。要知道,杜月笙、張嘯林都是小老婆幾個,洋房幾幢,財產(chǎn)幾百萬。一個人有了這些東西,就沒有勇氣同人打明仗,這是他們的弱點所在。我已準備好,如果這次他仍不交卸,我就把‘江安’號給炸掉,大家都不要。我就不信他杜月笙能主宰上海灘上的一切,別人怕他,我偏要同他爭一爭?!碑敃r,上海的海輪、江輪買辦十之八九為杜掌握,王亞樵欲與之平分,杜對此大感棘手。最后,經(jīng)過磋商和較量,不得不把海輪買辦讓出十分之六、七,江輪買辦讓出十分之二、三。王亦鑒于杜的實力雄厚,適可而止。

一九三二年,王亞樵因刺末子文案發(fā),被懸賞通緝,逃到香港。在此期間,王亞樵又同杜月笙進行了一次較量。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杜月笙有一門徒,叫孫紹民。他在上海浦東私設(shè)了一個制造嗎啡的地下工廠,因與其中一職員發(fā)生矛盾,意欲開除,但又恐其泄露秘密,竟將該職員毒死。事為其家屬知悉,即向司法機關(guān)提出控告,結(jié)果,家屬也被暗害。此事被王亞樵知道后,非常氣憤,乃寫信給杜月笙向問根由。杜未作答復。王遂再函杜月笙說:“你放任門人草菅人命,毫無人道,吾當小試牛刀,以為懲戒。”此信一發(fā),王已有殺杜之意。杜接此書,非常恐懼。他雖說在上海勢力很大,但素知王亞樵敢做敢為,曾主持過許多暗殺事件,有“暗殺黨領(lǐng)袖”之稱。于是,杜立即請人設(shè)法疏解。時王亞樵避居香港,行居無定,無法取得聯(lián)系。杜無奈找到許世英,請許從中斡旋。許世英即派同鄉(xiāng)王某去港找亞樵調(diào)解杜事,并捎去他致亞樵的親筆信,說明杜對王并無惡意,何必作此無謂之爭。王亞樵因在潦倒時,曾經(jīng)朋友之手接受過杜的接濟,又礙于許世英的面子,即打消了殺杜之意。這樣,一場風波方才平息下來。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