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公子之溥侗粉墨登場 名貴之氣出于天然
在民國四公子中,溥侗是名副其實的皇家后裔,他出身高貴,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溥侗的父親愛新覺羅·載治,乃乾隆十一子成親王永瑆之曾孫。溥侗從小酷愛昆曲與京劇,因是清室宗親,家中富有,又常接觸當時的京昆名家,而溥侗本人悉心鉆研,刻苦練功,終于達到了文武昆亂不擋,六場通透的化境。不僅如此,溥侗自幼在上書房學習經(jīng)史,有著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能書善畫,通曉辭章音律,精通古典文學,對所演劇目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身份及情境有獨到的理解,又兼他見多識廣,博采眾長,因此對不同人物都有惟妙惟肖的表現(xiàn),系中國戲曲史上一大奇才。
溥侗(1871-1952年),字厚齋,號西園,別署紅豆館主,愛新覺羅氏宗室,系嘉慶帝顒琰之兄成親王永理玄孫、道光帝曼寧之孫載治第五子,同治十年(辛未年,1871年)生人。光緒七年(1881年)封為二等鎮(zhèn)國將軍,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加輔國公銜,時年36歲。自幼奉旨于上書房讀書、學經(jīng)史、作詩文。喜收藏金石、碑帖,精于文物鑒賞,能琴、棋、書、畫,作書畫時常署名“懶侗”,且精于治印。人們常以侗將軍、侗西園、侗五爺稱之。曾居西城舊刑部街。
溥侗的父親載治生有五子,惟四子溥倫、五子溥侗長大成人。進入民國后,溥倫、溥侗兄弟析產(chǎn),大甜水井胡同21號宅院的前半部分在溥侗名下,其余歸溥倫所有;海淀的兩處園子,一處為“集賢院”,是宣統(tǒng)年間朝廷賜給溥倫的私產(chǎn),歸溥倫所有;一處為“治貝子花園”,是其父載治的遺產(chǎn),歸溥侗所有。據(jù)說,兄弟分家后,溥倫就在府第的分界處砌一道墻,與弟弟分割開來了。有朋友來訪,不解好好的宅院干嗎要砌道墻呀?溥侗就開玩笑說:“您看,我們老兄把我‘趕門在外’了?!?“趕門在外”是京劇《天雷報》中的一句臺詞)。可是不久,溥倫因無力償還債務,他的房產(chǎn)被法院查封,而溥侗那部分房產(chǎn)安然無恙。溥侗又說:“幸虧老兄把我‘趕門在外’,墻這邊還是我的,沒有封。”
大甜水井胡同是王府井大街路西從南往北數(shù)的第三條胡同,自東向西連通王府井大街與晨光街,南側(cè)通大紗帽胡同。明代,稱“甜水井”,據(jù)說,因胡同西口原有一口甜水井而得名。清宣統(tǒng)時,因胡同南面有一條小巷稱“小甜水井”,故這條胡同便稱了“大甜水井”。雖說是溥侗故居,但是卻被稱為“倫貝子府”。因為這座宅子是溥侗父親留下的,溥侗的哥哥溥倫襲貝子爵,故宅子就被稱為“倫貝子府”了。
溥侗在京劇表演中生、旦、凈、丑樣樣拿得起,《群英會》一劇能演周瑜、魯肅、蔣干、曹操、黃蓋五個角色,且都技藝精妙,出神入化。溥侗因其出神入化的表演和高超的技藝,被業(yè)界尊為票界大王。
紅豆館主喜讀古典文學,通曉音律,自幼受宮廷影響,常于宮內(nèi)看戲,久之,使其酷愛京、昆藝術(shù)。由于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不惜重金遍請梨園名師來家授藝,每次小住數(shù)日,熱情款待,臨走時必送銀元百塊和煙土一包,因那時名伶多嗜好抽大煙。所請名伶有老生譚鑫培、小生王楞仙、武生俞菊笙和姚增祿、昆生陳壽峰、青衣陳德霖、花臉黃潤甫、武凈錢金福、丑角羅百歲、昆丑姚阿奔、琴師梅雨田等。
紅豆館主對他們極為敬重,平日均以先生稱之,尤對譚鑫培,逢年過節(jié)必親往前門外大外廊營“英秀堂”譚寓,敬送節(jié)禮,曾將他心愛的珍貴皮袍贈與譚老板。自20歲始,潛心研究、學演京、昆文武諸劇。雖出身皇室,但學藝極為刻苦,為練功、拍曲,不管嚴寒與酷暑,堅持苦練從不間斷,不學精誓不罷休。加之天賦聰慧,使其多才多藝。不僅生、旦、凈、丑諸行當皆能,且對昆腔、場面仍為嫻熟,能吹笛、彈弦、司鼓,可謂文武皆能、昆亂不擋、六場通透,能戲百余出。壯年時常與梅雨田、王楞仙、陳壽峰、姚增祿、姚阿奔等切磋技藝,獲益匪淺。
由于清室嚴禁貴胄粉墨登場出演,即便票戲、亦只能在極小范圍活動。光緒二十年(1894年),肅親王善耆于東交民巷御河橋肅王府邸組織票房,來此活動者有載洵、載濤、溥侗等貴胄,同時聘請名伶來此授藝。至民國后,始得以票友身份演出。民國二年(1913年),名票樊棣生在崇文門外東曉市浙慈會館創(chuàng)辦“春陽友會”票房,其規(guī)模設施猶如專業(yè)劇團,并特邀錢金福、姚增祿、鮑吉祥、王榮山、曹二庚、律佩芳、諸如香等京劇名家來此授藝和指導排練。陳德霖、王瑤卿、梅蘭芳、姜妙香、姚玉芙、劉硯芳等以會員身份參加活動。錢金福、王長林、李順亭、余叔巖、程硯秋等曾在此演出。由于人才濟濟,行當齊全,文武戲均能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