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神韓信至死不反背后真相是啥?
今天,小編和大家繼續(xù)聊聊秦漢故事,我們來聊一聊韓信的故事。
韓信是西漢開國第一功臣,滅項之后,群臣上表勸劉邦即皇帝位,韓信署名居首,可見地位之隆。
所謂“漢初三杰”,純屬附會之談,蕭何、張良之功無論如何不能和他比肩。否則,二人何以僅僅封為酂侯、留侯?
自古以來,從文人墨客到走卒販夫,討論韓信的人不知凡幾,大多為他忠于劉邦卻慘遭族誅扼腕嘆息。于是,贊他忠義的有之,罵他窩囊的有之,認(rèn)為他非死不可的有之,譏諷他不敢造反的亦有之。
朱樓君就來說說,為什么韓信不造反?
理由很簡單,韓信并無可用之兵。
這里的“無可用之兵”并不是說韓信的軍隊不會打仗,而是他沒有在軍隊里建立完全效忠自己的勢力。就算他滅掉齊國,擊敗西楚司馬龍且,聲威震驚天下之時,缺少這股勢力也是難以舉事,或者舉事之后難以維持的。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漢二年,楚漢相持于滎陽,韓信“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睗h三年,韓信、張耳“行定趙城邑,發(fā)兵詣漢?!?/p>
《資治通鑒·漢紀(jì)一》記載,漢二年,韓信破魏之后,“使人請兵三萬人,愿以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糧道?!睗h三年六月,漢王奪張耳、韓信軍,滎陽一線兵勢“復(fù)大振”,令韓信“收趙兵未發(fā)者擊齊”。
從史料可見,韓劉之間軍隊換防頻繁,這直接造成韓信部隊不穩(wěn)定,如果造反,一旦發(fā)生嘩變,勢必難以彈壓。
韓信至死未真正反過
另外,韓信遷為楚王,至國之后,找到當(dāng)年令他受胯下之辱的屠戶少年,委任為中尉,特別告訴麾下諸將說:“此壯士也。”
屠戶少年恃強(qiáng)凌弱,根本當(dāng)不起壯士之稱。韓信以德報怨,也并非大丈夫所為。進(jìn)一步想想,韓信此舉是否應(yīng)當(dāng)視作為自己樹立禮賢下士的名聲,招攬人才,結(jié)為親信呢?
到了漢六年(公元前201年),漢高祖?zhèn)斡卧茐?,召他覲見之時,史書第一次出現(xiàn)了“信欲發(fā)兵反”的記載。這似乎也反證了在此之前,他沒有叛漢條件的事實(shí)。
可惜有條件反叛時,韓信出現(xiàn)了致命的猶豫,居然斬鐘離眛以媚高祖,這不能不說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點(diǎn)!
在持鐘離眛首級謁見高祖,被武士捆縛,載于后車的那一剎那,韓信已經(jīng)徹底失去了任何翻盤的機(jī)會,一代名將從此只能任由劉邦、呂雉擺布。
所謂與陳豨合謀造反,顯然是一派胡言,毫無可操作性,必然是呂后栽贓陷害。
《王的盛宴》中,韓信的死法與正史不符
最終,韓信被斬于長樂宮鐘室,譜成中國歷史上開國功臣橫遭殺身之禍的一曲哀歌,只能供后人一遍遍憑吊、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