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到底有多無情?江山穩(wěn)固后逼死劉伯溫!
每一個時代都有屬于這個時代的英雄,朱元璋和劉伯溫是屬于大元朝末世的英雄,這兩個人在大動蕩的年代,猶如絕配,如影隨形。朱元璋能在群雄中脫穎而出,奠定大明朝近三百年的江山,作為朱元璋首席謀士的劉伯溫功不可沒。
劉伯溫起先是元朝的官員,后棄官回到家鄉(xiāng)青田。朱元璋打到他家鄉(xiāng)的時候,聽聞到他和宋濂的大名,給他們送禮,欲招致麾下,宋濂應(yīng)聘,劉伯溫沒有搭理,在朱元璋手下總制的再三邀請下,劉伯溫方才答應(yīng)出山。大凡像劉伯溫這樣的謀略之士在出山之前,都有一個收拾亂局的奇謀、治國的方略橫亙于心中,一旦時運(yùn)到來,遇上明主,他們便會毫無保留獻(xiàn)出來。當(dāng)年的諸葛亮就是在劉備三顧茅廬后拿出他的《隆中對》而得到劉備任用的。在劉伯溫來到朱元璋的大營,向他提出當(dāng)前的形勢和任務(wù)十八策后,朱元璋大喜,有相見恨晚之感,專門筑禮賢館給劉伯溫等人居住。
如果將劉伯溫和朱元璋君臣之間關(guān)系比作一段婚姻的話,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間是蜜月期,第二時期是七年之癢,第三時期則跟大多人平淡而無奇的婚姻一樣,處于破裂期。
可以說,自劉伯溫開始加入朱元璋陣營到大明朝建國,正式定都南京這段時期,是他們的蜜月期,期間的朱元璋,幾乎一刻也離不開軍師劉伯溫,關(guān)系非同尋常。何以見得,從下面幾件事可以知道。朱元璋馭下是非常嚴(yán)厲的,在手握生殺予奪大權(quán)之情景下,一般人是不敢給他提意見的。劉伯溫卻不同,他時時向朱元璋給出好的建議,也敢于抗言直議。朱元璋呢,對劉伯溫是開口老先生,閉口也老先生,從來不直呼其名,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吾子房也?!卑褎⒉疁乇茸鳚h初三杰之一張良。此時的朱元璋對劉伯溫既有依賴又無比信任,兩人配合得天衣無縫,無論大小事情,一拍即合。
劉伯溫的老母親去世,因為朱元璋將要出征,就沒有向他請假,朱元璋知道后,也怕劉伯溫回去奔喪,身邊沒有了參謀,就寫信給劉伯溫,要他留下來。
昔日徐庶助劉先主,母被曹操將去。庶云“方寸亂矣,乞放我歸。”先主容去,致使母子團(tuán)圓。然此先生之母若生而他處,以徐庶論之,必當(dāng)以徐庶之去。。今日先生老母任逍遙之路,踏更生之境,有何不可?先生當(dāng)以寬容加餐,以懷才抱道之體,助我成功。那時必當(dāng)遣官與先生一同鄉(xiāng)里薦母之劬勞,豈不美哉。
一樣的情深深意濃濃,此時的朱元璋給足了劉伯溫面子。
大明建國了,一個草野流氓一旦取得了最高權(quán)力,他最怕的是什么?是別人來分享來之不易的權(quán)力,尤其是那些對建立政權(quán)有著殊勛的元老功臣,咋辦?辦法有兩個,都是前人留下的經(jīng)驗。劉邦是殺,趙匡胤是優(yōu)待養(yǎng)老。朱元璋肯定是沒有趙家天子的忠厚仁愛,他不能做到優(yōu)待大臣,厚俸養(yǎng)老。于是,只有殺。對那些依靠武力起家的大臣們好辦,隨便找一個借口就干掉了。即使是徐達(dá)這樣的武功第一,實在不好意思下手,你背上生瘡,我送你個老鵝可以吧,死了還得感謝我的賞賜。
到劉伯溫這里不同了,畢竟兩人之間的友誼不同一般,此前人家老母死的時候,為了留下人家,曾經(jīng)許諾過等到革命勝利了,就不要這官了,陪你一塊去掃墓盡孝的呢。現(xiàn)在,不能兌現(xiàn)諾言也就罷了,但,也不能咔嚓吧。于是,朱元璋跟劉伯溫的七年之癢開始了。
再有就是,在朱元璋時代,劉伯溫的爵位一直不高。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時,封公的有六人,沒有他,封侯也沒有他份,封伯,開始也沒有他,過了差不多二十多天,才封他為誠意伯。不過,他這個伯爵的工資卻比其他人低,只有二百十四石。汪廣洋也是伯,工資標(biāo)準(zhǔn)是三百六十石,多了一百二十石。而同為佐命功臣的李善長是公,一年的工資是四千石,這差距也太大了吧,只能說,劉伯溫在朱元璋的心理,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了。
劉伯溫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身體越來越差,終于熬不住了,在吃下朱元璋送來的兩包藥后,皇恩浩蕩,讓他回家養(yǎng)老去了。
本來吧,回家養(yǎng)老是好事一樁,可朱元璋誠心要讓劉伯溫不得開心,在臨行之際寫了篇《賜歸老青田詔書》給他。
這封詔書讓劉伯溫看了那個汗啊,從當(dāng)年的老先生到今天的你這個劉基,一百八十度的轉(zhuǎn)彎啊。詔書中的語言更是恩威并用,“君子絕交,惡言不出;忠臣去國,不潔其名。”“商不亡于道,官終老于家,世人之萬幸也?!边@簡直就是絕交信啊,咱們兩人從今天開始分手,難聽話就不說了,我知道你是忠臣,你也不用為自己辯白了,總之,我對你很不滿意。你能活到今天,還能平平安安的回到家鄉(xiāng),老死家中,你就謝主隆恩吧。
自古功臣難為,相比較徐達(dá)、李善長、藍(lán)玉輩,劉伯溫也許真像朱元璋所說是萬幸的。然自古帝王寡恩,權(quán)勢誘人,又有幾人能得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