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何不立有才的朱高煦而立朱高熾為太子?
明成祖朱棣的兒子不多,長大成年的一共只有三個,分別是老大朱高熾,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兄弟三個都是徐皇后所生,是同胞的嫡子。朱棣在選擇皇太子的時候,可選的范圍實在太小,卻也讓他很費了一番心思,主要是在大兒子與二兒子之間,難以選擇。
當(dāng)時有人給建文皇帝出了一個主意,派人送了一道圣旨給朱高熾,離間朱棣父子的關(guān)系。
朱棣身邊的太監(jiān)黃儼一直暗中支持朱高熾的弟弟朱高燧,聽到消息之后立刻密報朱棣,說朱高熾暗中與南京的朝廷聯(lián)絡(luò),朝廷已經(jīng)派了使者前去北平。
朱棣大驚,正要準備對策。好在朱高熾足夠謹慎,收到朝廷的書信,根本沒有開啟,直接派人送給父親朱棣。朱棣感覺有些后怕,說:“幾殺吾子?!?/p>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身高七尺,相貌英武,身體輕捷,騎術(shù)精湛,據(jù)說腋下的皮膚很像龍鱗。如此材料,又生在帝王之家,似乎是天生的一個皇帝??上е旄哽闩判械诙倚愿駜春?,舉止輕佻。
明太祖朱元璋活著的時候,很重視孫子們的教育。把皇太子、秦王、晉王、燕王、周王等五位嫡子的兒子都留在都城南京,和他的庶子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學(xué)習(xí)訓(xùn)練。其中有幾個孫子比較頑劣,一點都不安份,比如晉王的兒子朱濟熿,燕王的兒子朱高煦等人,最讓朱元璋痛恨。
朱元璋去世,燕王朱棣派大兒子朱高熾和朱高煦到南京。朱高煦的表現(xiàn)不好,舅舅徐輝祖私下里反復(fù)叮囑告誡,朱高煦不聽,反而偷了舅舅的一匹好馬,騎馬離開南京跑回北平,一路上隨便殺人,還把涿州的驛丞打死,給父親朱棣引來一片責(zé)備之聲。
燕王朱棣起兵之后,朱高煦隨軍征戰(zhàn),立下許多大功。建文二年四月,朱棣與李景隆的軍隊在白溝河會戰(zhàn)。戰(zhàn)況慘烈,朱棣前后換了三匹戰(zhàn)馬,箭也射光了,劍也砍斷了,困頓之中,幸虧兒子朱高煦率領(lǐng)幾千精兵來救,讓朱棣脫離重圍,反敗為勝。在與徐輝祖的會戰(zhàn)中,朱高煦再立大功,朱棣說:“我沒力氣了,你要接著戰(zhàn)下去?!?/p>
和平年代的頑劣子弟,遇到戰(zhàn)亂,往往容易變成一員猛將、一個英雄。朱棣親眼見識了朱高煦在戰(zhàn)場上的勇武,認為他在許多方面都與自己相像,對他的感情頗為復(fù)雜。朱高煦也倚仗著父親的縱容,胡作非為。
在選擇繼承者的時候,朱棣曾經(jīng)考慮過二兒子朱高煦,朝廷中也有他的支持者,比如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經(jīng)常在朱棣面前夸贊朱高煦的戰(zhàn)功。
朱棣秘密征求解縉的意見。解縉有才干,性情直率,又是少年得志,議論政事與人物時,少有顧忌,還有一身的狂氣。解縉傾向于朱高熾,認為:“皇長子仁義孝順,天下歸心?!?/p>
這種話,既是事實,也是一個臣子應(yīng)該說的話,朱棣沉默不語。解縉又叩頭,補充了一句:“好圣孫?!?/p>
解縉指的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這句話正說到朱棣的心坎上。朱棣微微點頭,下定決心選擇皇長子為太子。解縉的話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朱高煦對他恨入骨髓,后來解縉因此而喪命。
替皇長子說話的,當(dāng)然不只解縉一個人。當(dāng)時朱棣詢問北平按察司尹昌隆的意見。尹昌隆叩頭之后,只說了一句:“長嫡承統(tǒng),萬世常經(jīng)?!?/p>
由嫡長子繼承大位,是一種傳統(tǒng)。傳統(tǒng)的力量是強大的,要破除傳統(tǒng),需要一種特別的力量。在朱棣的心目中,二兒子朱高煦要比長子朱高熾出色得多。但是,這種出色,不足以為朱高煦添加足夠的砝碼,不足以讓朱棣破除傳統(tǒng)。畢竟,選擇皇儲不是選拔帶兵的元帥,綜合考慮之后,朱棣還是讓大兒子做了皇太子。
永樂二年四月,朱棣冊立朱高熾為皇太子,朱高煦為漢王,朱高燧為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