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讓國皇帝”耶律倍:曾好嗜飲人血客鄉(xiāng)被殺

2016-05-29 03:08:3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讓國皇帝”耶律倍:耶律倍(899-937),又名耶律圖欲,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兄,遼世宗耶律阮的父親。史書中除

“讓國皇帝”耶律倍:耶律倍(899-937),又名耶律圖欲,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兄,遼世宗耶律阮的父親。史書中除了稱他為太子倍、人皇王或東丹王之外,常以義宗、讓國皇帝和文獻皇帝等稱之。他曾經(jīng)是大契丹國文武雙全的皇太子,皇位的法定繼承人,在父親去世后,卻沒能如愿子承父業(yè),當上皇帝,而是把皇位“讓給”了弟弟。20年后,兒子耶律阮即位,卻又被追尊為帝,謚號“讓國皇帝”。

有人說,他的“讓國”義舉感動了上天,使得他的子孫能夠享有遼國的帝位。因“讓之以國,澤被后世”,自遼世宗耶律阮以后,除嗜酒如命的昏睡皇帝耶律影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兒子外,其他所有大遼皇帝——包括北遼和西遼的皇帝,都是耶律倍的嫡系子孫。耶律倍自幼聰敏好學(xué),才華橫溢,他通曉陰陽、音律,精于醫(yī)藥、針灸,喜歡藏書、翻譯,工于文章、繪畫,在文化和藝術(shù)方面頗有成就。

作為北方草原民族的畫家,他擅畫水草放牧或游騎射獵的情景,特別擅長于畫鞍馬,其畫作被宋代的黃復(fù)休評為“骨法勁快,不良不駑,自得窮荒之態(tài)”。據(jù)《宣和畫譜》一書記載,宋朝大內(nèi)皇宮的秘府中共收藏有耶律倍的15幅畫作。其他傳世名作還有藏于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射鹿圖》、波士頓美術(shù)博物館的《番騎圖》、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騎射圖》等。

受父皇影響,耶律倍對漢文化尤其是儒學(xué)相當尊崇,是當時漢化程度最高的契丹皇室成員。據(jù)史書記載,一次,阿保機就契丹國應(yīng)該推崇哪種思想與群臣進行了討論,他問大臣:“受命之君,應(yīng)該侍奉上天,敬仰神靈。朕想祭祀立了大功、擁有崇高道德的人,誰應(yīng)該排在第一位?”大家都說應(yīng)該讓佛排在最前面,這時,在一旁的耶律倍說:“孔子是萬世所尊崇的大圣人,應(yīng)該排在最先。”阿保機聞言大喜,立即下詔建孔廟,讓耶律倍在每年春、秋兩季率領(lǐng)百官祭奠孔子。耶律倍不但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還是一位統(tǒng)兵的戰(zhàn)將和軍事謀略家。在大契丹國開國初期,耶律倍曾經(jīng)常率兵出征。

公元919年11月7日,在跟隨阿保機向北征討烏古部時,作為先鋒都統(tǒng)的耶律倍,帶兵開路,首先進擊,大破烏古部,俘獲牲口一萬四千二百頭,車乘、廬帳、器物二十余萬,使烏古部全部投降了契丹。

922年1月9日,耶律倍又率王郁等經(jīng)略燕地,一度打到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大大擴張了契丹的領(lǐng)地。924年春,渤海國殺死了大契丹國的遼州刺史張秀實,并掠奪州民。事發(fā)后,阿保機召集群臣,頒布詔書,宣稱要御駕西征。眾人非常驚訝,不明其意,因為渤海國在契丹東面,阿保機不急于報仇卻去攻打西面。其中,只有耶律倍最先明白了父皇聲東擊西的真實用意,并乘機向父皇獻上了攻取渤海國的計策。

公元926年2月17日,契丹在攻克渤海重鎮(zhèn)扶余城(今吉林省農(nóng)安縣)后,阿保機想先清點城中的戶籍和人口,耶律倍卻進諫道:“如今剛剛得到扶余城就清點戶籍,人民必定不會安分。如果現(xiàn)在乘著我軍破竹之勢,直接攻向渤海國的首都忽汗城(即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省寧安市),則一定會攻克它。”阿保機聽從了長子的建議,讓他和耶律德光擔任前鋒,于2月23日夜間開始圍攻忽汗城。3日之后,渤海國末代國王見大勢已去,只好投降。

征服渤海國后,阿保機將其改名為“東丹國”,采用“天、地、人”三才之典故,冊封皇太子耶律倍為“人皇王”,并賜予其天子的冠冕。因為阿保機自己的尊號是“天皇帝”,皇后述律平是“地皇后”,這樣就確立了耶律倍“二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崇高地位。但是,剛剛在草原上取得了重大戰(zhàn)果的契丹人,還沒有來得及充分享受勝利的喜悅,很快就陷入了危機四伏的尷尬境地:開國皇帝阿保機沒交代自己的身后事,就急病離世了。

皇帝去世,誰來繼承皇位,成了當時契丹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亟須解決的問題?;饰坏暮戏ɡ^承人——皇太子耶律倍漢化程度很深,尊孔尚儒,主張契丹全盤漢化,以儒家思想為治國之術(shù);而臨朝稱制、大權(quán)在握的述律平則奉行草原本位主義,主張維護契丹奴隸制度。她關(guān)注傳統(tǒng)的草原經(jīng)濟,更關(guān)心契丹貴族的傳統(tǒng)利益。對于漢臣和漢人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文化,她會借用,但并不愿看到其勢力過大而影響到契丹民族自身。

如果讓漢文化的篤信者耶律倍作為阿保機的繼任者,契丹帝國會走向何方?歷史無法假設(shè),但我們可以試著揣摩一下:耶律倍會大肆啟用漢官,壓制本民族的貴族勢力;他會讓全國放棄原有的習(xí)俗而全盤漢化。這樣,勢必會引起契丹內(nèi)部極大的反抗與動亂。想到這些,述律平一定會不寒而栗吧?畢竟這些假設(shè)不是完全沒有根據(jù)的——事實上,后來的遼世宗耶律阮因深受父親主張全盤漢化的影響,即位后就作出了一系列背離契丹傳統(tǒng)的舉動:他在政治上重用漢族人士,軍事上信任投降晉將,對諸部酋長則加以壓制;為了加速封建化的過程,下令釋放奴隸;幾次發(fā)動對后漢、后周的攻伐,積極爭取中原;更有甚者,他似乎故意挑釁祖母述律平的權(quán)威,冊立從后晉宮中得到的漢族宮女——比自己整整大10歲的甄氏為皇后,打破了契丹蕭氏為后族的傳統(tǒng),使甄氏成為遼朝唯一的漢族皇后。這些,都引起了契丹貴族的不滿和反對。從耶律阮即位的第三年開始,周邊部族的叛亂、朝廷貴族的謀反,就此起彼伏,接連不斷。

這種情況,決不是述律平所希望看到的景象,也不是剛剛建國的契丹所愿意經(jīng)歷的事情。

在述律平看來,自己深深喜愛的次子耶律德光更像阿保機,若以江山帝業(yè)為重,顯然比耶律倍更適合作大契丹國的皇帝。他多年隨父母征戰(zhàn),非常了解帝國的內(nèi)外局勢,也清楚地知道該如何處置本民族、漢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間的關(guān)系?!笆爻烧邔崳笞冋咄ā?,耶律德光恰好二者兼具,是守住太祖皇帝打下的江山、制定出合適的制度、并將其繼續(xù)發(fā)揚光大的最合適人選。

要漢化還是要傳統(tǒng)?除了母子間的親疏關(guān)系外,文化的角逐,竟然成了皇位之爭的關(guān)鍵。雖然以天、地、人皇的順序來看,文武雙全的皇太子耶律倍很有理由繼承皇位,但在文化傳統(tǒng)的考量中,耶律德光卻更加符合母親的心意。對皇位繼承問題起著決定性作用的述律平,果斷地走上前臺,用斷腕指定了她心儀的繼承人?;侍右杀抖聪ち四赣H的心思,無奈之下,只好率領(lǐng)群臣向述律平請命:“大元帥(德光)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屬,宜主社稷。”主動要求將契丹皇位讓給母親喜愛的弟弟。耶律倍雖然把皇帝的寶座讓給了弟弟,可耶律德光繼位后,仍然擔心兄長和自己爭奪皇位,處處加以防范。

耶律倍統(tǒng)治下的東丹國,北至松花江,南至鴨綠江,物產(chǎn)豐富,經(jīng)濟富足,居民文化素質(zhì)較高。它的發(fā)展壯大無疑會對耶律德光的契丹政權(quán)形成威脅。因此,公元928年,耶律德光趁耶律倍離開東丹國留住皇都期間,把距離大契丹國較近的東平郡(今遼寧遼陽)提升為南京作為東丹國國都,并將東丹國內(nèi)的百姓人口大量遷移至南京。隨后,又故示尊崇,給耶律倍增加了儀衛(wèi)規(guī)格。通過幾個步驟,不但減少了耶律倍治下的百姓兵員,更縮小了東丹國的領(lǐng)地,而所謂的“儀衛(wèi)”更時時刻刻加強了對耶律倍的監(jiān)視——居住在南京的耶律倍實際上被耶律德光軟禁了起來。

為了解除弟弟的疑心,耶律倍寫了一首《樂田園詩》,表達了自己無意權(quán)位的心思,并將全部的精力投注在讀書作畫當中,在南京西宮又建立了一座藏書樓?!饲埃杀对诒辨?zhèn)醫(yī)巫閭山絕頂已建有規(guī)模宏大的望海堂藏書樓。望海堂建于契丹建國之初。當時契丹國諸事正在草創(chuàng),戰(zhàn)爭連年,還來不及出版大量圖書,這樣就不得不長途跋涉,前往中原購書。在當時軍閥割據(jù)的時候,耶律倍使得望海堂的藏書達到萬卷,故有“萬卷藏書樓”的美稱。望海堂藏書樓,是東北地區(qū)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私人圖書館。據(jù)當時人記載,望海堂里的某些醫(yī)學(xué)藏書,就是在中原也很難找到,這對于保存中國古代民族文化遺產(chǎn)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在醫(yī)巫閭山期間,耶律倍以狩獵、讀書、作畫為趣,由此結(jié)識了北鎮(zhèn)漢族女子高云云,納為妃子,稱高美人,并為其修筑行宮。后來,由于大雪封山,在山中上下不便,耶律倍又將一部分書籍搬至觀音閣。現(xiàn)在的閭山大觀音閣景區(qū)的曠觀亭、望海寺、萬年松、道隱谷都有耶律倍當年留下的足跡。特別是大石棚“道隱谷”,正是當年耶律倍隱居讀書的地方。因道德高尚的人在此隱居,故稱“道隱谷”。耶律倍的第五子晉王耶律道隱,大概就是耶律倍在閭山這段時間與高美人所生的,不然怎么叫“道隱”呢?

但是,盡管耶律倍如此淡泊明志,耶律德光仍然沒有就此放過他。為了深入了解耶律倍的周圍環(huán)境,耶律德光先后兩次“紆尊降貴”,親自去到耶律倍的府邸“看望”;耶律倍來到京城朝見的時候,述律平留住他,卻讓耶律德光去東丹國察看耶律倍臣屬的情況。之后,耶律德光又對兄長的僚屬大行拉攏宴請,以便加強對耶律倍的控制與監(jiān)視。耶律倍的情形很快就傳入了后唐明宗李嗣源的耳中,出于政治目的,他立即派人再三誘召耶律倍。公元930年11月,當后唐使節(jié)再次到東丹國請耶律倍時,深受漢文化浸染的耶律倍對左右侍從說:“我以天下讓主上,今反見疑;不如適他國,以成吳太伯之名。”吳太伯又稱泰伯,是周太王古公父的長子,知道父王想立小兒子季歷為繼承人,便和二弟仲雍逃到江南,建立吳國(首都在今江蘇蘇州),后世稱贊他們倆有“讓國”的賢名。耶律倍在這里所說的也是表示自己要像泰伯、仲雍那樣逃離本國,將“讓國”讓得徹徹底底。

臨走時,耶律倍在海邊樹立了一塊木牌,上面刻了一首詩:“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xiāng)人,從此投外國?!绷攘葞坠P,勾勒出了兄弟間殘酷的政治斗爭。之后,耶律倍帶著愛妃高美人,將所有的書籍裝運到船上,渡海投奔后唐。曾經(jīng)離契丹皇位僅僅一步之遙的耶律倍,就這樣被逼上了棄國出走的不歸路,以特殊的方式徹底成就了“讓國”的賢名。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