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要么是手機控、要么就是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網絡,雖然有了網絡確實很方便,但同時網絡也會給人帶來一些心病,那么網絡會給人帶來哪些心病呢?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吧!
網絡會給人帶來哪些心?
心病一:錯失恐懼

手機不關機,QQ、微信等社交軟件24小時在線,消息列表中朋友的信息交相閃爍,不斷更新著周圍人的狀態(tài)……社交軟件儼然成為人們觀察朋友生活一舉一動的“根據地”。人們得到的信息越多,不想錯過的事情就越多。這種只要有空就看信息,看到手機信息沒有更新就會焦慮、緊張的狀況即是錯失恐懼。雖然他們被信息包圍,卻也害怕錯失信息。
建議:有這樣癥狀的人,在吃飯和聚會時學會暫時遠離手機。
心病二:振動幻覺
手機充電時不停地跑過去看看,走在路上總覺得自己的手機響了或者振動了一下,你可能有振動幻覺。研究發(fā)現,68%的手機用戶存在不同程度的振動幻覺問題。緊張和繁忙的工作是導致這種幻覺的主要原因,不能完全放松,始終處于緊繃狀態(tài)讓人變得敏感而神經質,稍有動靜就會反應較大。
建議:有這種情況的人,平時放下手機多做運動放松心情,多與人進行面對面交流。
心病三:電子產品依賴癥
吃什么、去哪兒玩統(tǒng)統(tǒng)“交給”手機,無論走到哪兒,電子產品都不離手。現在不少人將重要信息記錄在手機中,一旦手機沒電,就會焦慮不堪、手足無措,導致學習和生活無法正常進行。電子產品各種功能確實讓生活便捷不少,但用它代替大腦工作會讓記憶力受到嚴重影響。
建議:不要過分依賴電子產品,可以試著去記憶常用電話號碼,偶爾提筆寫寫字,讓自己逐漸從被電子產品“奴役”的狀態(tài)中走出來。
心病四:消息夢游

不少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前一秒還在發(fā)著微信消息,后一秒就睡著了,消息來了的提示音突然將自己吵醒,又繼續(xù)發(fā)。一個晚上,自己就在半夢半醒的狀態(tài)中“夢游”著。這種半夢半醒的狀態(tài)屬于消息夢游,使人難以進入深度睡眠狀態(tài),可能引發(fā)夢游、夜驚等睡眠障礙,并增加患肥胖、心臟病的危險。
建議:晚上睡前半小時遠離手機,更不要將手機放在枕邊,手機發(fā)出的藍光會影響褪黑素的分泌,進而影響睡眠。
心病五:谷歌效應
搜索引擎讓人們查詢資料變得極為方便,你想知道的任何,它幾乎都可以告訴你。當養(yǎng)成這種“不懂就問”的習慣后,人們遇到問題時首先不是自行思考,而是找百度、谷歌形成“谷歌效應”。谷歌效應雖然提高了我們解決問題的速度,但也帶來了諸多問題。因為獲得知識變得容易了,人們反而對知識記憶不深。搜索習慣還會讓人的思考能力變得越來越弱。
建議:遇到小問題,先自己研究研究唄,或者請教身邊的人。
心病六:淘寶癮
淘寶成癮的人群主要是女性,雖然整日喊著“剁手”,但面對海量商品終究還是停不下來。淘寶網等購物網站占有盡可能多的物質商品,隨心所欲地選擇性,能給心理帶來極大滿足感,同時有減壓、降低焦慮的作用。當“剁手黨”的眾多需求都能夠在網購中得到滿足時,通宵達旦的淘寶也顯得是“情理之中”了。
建議:購物之前先想好實際需要,價格貴的東西最好到實體店購買。不要輕易被優(yōu)惠和折扣迷惑雙眼,量入為出。
心病七:信息收集癮
坐在電腦前不斷地逛貼吧、刷微博了解新聞趣事,這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這些看似正常的對碎片化信息的渴求,背后卻是信息收集癮。信息收集癮主要體現在男性身上,他們總是像海綿一樣在網上收集各色信息,甚至一天不上網看消息就會有與世隔絕的感覺。如果是青少年,可能是獵奇心理在作祟。若是成年人,則多出于孤獨感和對現實的厭倦感造成。當然,出于人際交往的需求,男女老少都需要“觸網”來獲取話題和知識,一旦超過6小時,則可定義為網絡成癮。
建議:有意識地減少上網時間,可以通過看書、看新聞來獲取新的信息,減少碎片化閱讀。
心病八:WiFi成癮
如今人們每到一個地方,最先詢問的便是WiFi帳號和密碼。人們對WiFi的依賴愈演愈烈,成癮問題堪稱“新的煙癮”。
孩子網癮怎么辦?
1、營造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讓孩子在更為健全溫馨的家庭中長大

可能很多年輕父母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個家庭的健全和溫馨程度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致命的!有多少孩子因為家庭不和的因素走上了偏激的道路,相信家長們也是知道的。有健全的家庭,有健全的父愛母愛,這對于孩子來說十分重要。
2、教育方式要得當
孩子并不是物品,他們有自己的思想,特別是對于處理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往往不愿意一成不變的按照父母和學校規(guī)劃的道路來走,他們需要更多的自我空間。而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往往以暴力對待為主,這不僅無法起到教育的作用,甚至會讓孩子更加的偏激和叛逆。
3、像朋友一樣去溝通
很多父母都了解,中國雖然重視教育問題,但是在教育上,卻遠比國外落后很多,國外的父母與孩子更像是朋友,而國內的父母和孩子卻往往容易淪為“敵人”。國外的父母為什么能做到這一點?其實很簡單,他們更愿意像朋友一樣與孩子溝通,知道他們的想法,平等的交流會讓孩子覺得更輕松,也更容易讓他們接受自己的意見。
4、帶領他們認識更新奇的外部世界
孩子依賴網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長期待在家中,他們缺乏陪伴,也不愿意自己出門,這個時候,唯有電腦可以給他們帶來新鮮感。家長們不妨抽出時間帶孩子多認識一下外面的世界,了解得多了,選擇得多了,他們未必會覺得電腦更加適合自己。
5、適時的管控
當然,我們也無法避免遇到“頑固”的孩子,這個時候,適當的管控還是有必要的,當然,我們不能隨時跟在孩子身邊,這個時候,可以使用諸如格雷盒子一類的APP實時對家中的電腦進行管控,設置網絡的禁用時間,過濾掉你不想讓孩子瀏覽的不良網站,通過這些方式,也可以幫助孩子健康上網。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redwood-ba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