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鮮的9個小貼士 海鮮啤酒同吃惹痛風
都知道海鮮的味道,愛吃的人是贊不絕口,不能吃的人又很喜歡吃,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大家對海鮮了解的有多少呢?都知道是來自深海,山珍海味是大自然的饋贈,各種海產品,各種吃法,想想都會流口水。但是,吃海鮮會有一部分人有過敏的情況,那么,在吃海鮮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跟隨360常識網一起看看吧。
海鮮中含有大量的組織胺成分,而有一部分人的體內天生缺少分解組織胺的酶,他們吃了海鮮以后,會產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學反應,繼而引起過敏的表現,皮膚會出現瘙癢和紅腫、小疙瘩等癥狀。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要停止食用海鮮或其他肉類食物,避免用力抓撓,也不要用刺激性藥物,如果情況比較嚴重,還有向醫(yī)生求助用藥治療。
海鮮過敏怎么辦?
可以吃幾顆橄欖。橄欖又名青果,有清熱解毒的藥效,常用于咽喉腫痛、魚蟹中毒。如果吃海鮮有過敏反應了,不妨生食咀嚼幾顆橄欖,有助于緩解過敏反應。
吃海鮮的9個小貼士
1、選購貝類海鮮時,我們要挑選鮮活的,防止食物敗壞引起中毒。買回貝類海鮮時,如花蛤一類,我們可以把花蛤泡在干凈的水中,滴幾滴食用油,靜置半天,可以加快花蛤吐凈泥沙。
2、有易過敏體質的人群,如果正在服用藥物,最好不要食用海鮮,否則會增加食物過敏的風險。
3、海鮮營養(yǎng)豐富,口感鮮美,讓人大快朵頤,但是吃海鮮時不要同時喝啤酒。海鮮中含有大量的嘌呤,人體食用海鮮后,嘌呤在體內氧化變成尿酸,若再飲用啤酒,會加快尿酸在體內形成的速度。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會以尿鹽的形式堆積在人體的關節(jié)、軟組織中,從而慢慢形成痛風的癥狀。
4、在處理海魚時,海魚肚內有一層黑膜,要處理干凈。這層黑膜是魚類的保護膜,積聚著一些有害物質,是魚類抵抗農藥、細菌、重金屬等物質的保護膜??梢噪p手戴上棉質手套,用剪刀破開魚肚,清洗干凈魚鰓和內臟,再用戴著手套的手指戳擦腹內黑膜,這樣既快捷又干凈。
美食,但是咸魚在加工過程中,會形成大量的亞硝胺。而亞硝胺是強烈的致癌物,會加大食管癌等消化系統疾病發(fā)生的風險。
5、海鮮是生活在水中的物產,屬于寒涼的食物,在食用海鮮后,最好不要同時再吃生冷寒涼的水果,如西瓜、獼猴桃、甜瓜等。如果食用了這類寒涼的水果后,有些脾胃較弱的人,有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甚至腹瀉。吃海鮮也要避免同時飲用冰鎮(zhèn)的冷飲,以免過于寒涼刺激腸胃,引起不適。
6、有皮膚疾患的人要避免食用海鮮。海鮮屬于“發(fā)物”,在患有皮膚疾患期間,要避免食用各類海鮮,以免加重病情發(fā)展,延誤治療。
7、海鮮啤酒同吃惹痛風。在吃海鮮時最好別飲用啤酒。蝦、蟹等海產品在人體代謝后會形成尿酸,而尿酸過多會引起痛風、腎結石等病癥。如果大量食用海鮮的同時,再飲用啤酒,就會加速體內尿酸的形成。所以,在大量食用海鮮的時候,千萬別喝啤酒,否則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菌和病毒污染。一般來說,在沸水中煮4-5分鐘才算徹底殺菌。因此,在吃“醉蟹”、“生海膽”、“醬油腌海鮮”之類不加熱烹調的海鮮一定要慎重,吃生魚片的時候也要保證魚的新鮮和衛(wèi)生。
8、吃海鮮后喝茶長結石。吃完海鮮不宜喝茶的道理與不宜吃水果的原因類似。因為茶葉中也含有鞣酸,同樣能與海鮮中的鈣形成難溶的鈣。在食用海鮮前或后吃海鮮,都會增加鈣與鞣酸相結合的機會。因此,在吃海鮮時最好別喝茶。同理,也是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
9、打包來的海鮮要冷藏。如果海鮮已經高溫徹底烹熟,那么只需馬上放入冷藏室,下餐加熱后即可食用。如果海鮮并未經過充分加熱,但已經死去,那么應當放進冷藏室,下一餐之前化凍,然后徹底加熱烹熟,不要再貪戀生鮮口感。由于海鮮類食品的蛋白質質地細膩,分解很快,拿回家之后應當在一天之內食完,不要長時間存放。
大家在飲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做好預防,對自己的健康做好預防,平時大家應該多了解關于海產品的知識。愛吃這些海產品的食物,要注意預防皮膚的過敏,做好處理的方法,希望今天的介紹能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