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的作用不可低估 可堅固骨骼預防兒童佝僂病
維生素D(vitamin D )為固醇類衍生物,具抗佝僂病作用,又稱抗佝僂病維生素。 目前認為維生素D也是一種類固醇激素,維生素D家族成員中最重要的成員是VD2(麥角鈣化醇)和VD3(膽鈣化醇)。維生素D均為不同的維生素D原經(jīng)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植物不含維生素D,但維生素D原在動、植物體內都存在。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有五種化合物,對健康關系較密切的是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它們有以下三點特性:它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人體皮下儲存有從膽固醇生成的7-脫氫膽固醇,受紫外線的照射后,可轉變?yōu)榫S生素D3。適當?shù)娜展庠∽阋詽M足人體對維生素D的需要。下面和360常識網(wǎng)一起來看看吧。
維生素D的作用不可低估:
心臟病:維生素D可降低對胰島素的耐受性,而胰島素耐受性是導致心臟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肺病:肺部組織在人的一生中會經(jīng)歷修復和"改造",由于維生素影響多種細胞的生長,它可能對肺的修復過程起到一定的作用。癌癥(包括乳腺癌、結腸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據(jù)認為,維生素D對調節(jié)細胞繁殖起到關鍵作用-癌癥患者體內則缺乏這種調控機制。因此,通過防止細胞過度繁殖,維生素D就能預防某些癌癥。
糖尿病:在Ⅰ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統(tǒng)會殺滅人體自身的細胞??茖W家認為,維生素D可起到免疫抑制劑的作用。他們認為,它也許能防止免疫系統(tǒng)的過度反應。
維生素D可起到免疫抑制劑的作用
高血壓:維生素D為頸部甲狀腺上的副甲狀腺所利用。這些腺體分泌出一種調節(jié)體內鈣水平的激素,鈣則幫助調節(jié)血壓,但科學家尚未完全理解這一過程。
精神分裂癥:患精神分裂癥的幾率大概與出生前幾個月的日照情況有關。缺乏日照可能會導致維生素D缺乏??茖W家認為,這會改變胎兒大腦的發(fā)育。
多發(fā)性硬化:缺乏維生素D會限制人體產(chǎn)生的1,25二羥基維生素D3,這是維生素D3的一種激素形式,可以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它的缺乏可能提高患上多發(fā)性硬化的風險。
佝僂病和骨質疏松:維生素D可堅固骨骼,預防兒童佝僂病和老年骨質疏松癥。
美國科學家評估了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幾乎每篇討論維生素D與癌癥兩者關系的論文后說,要保持身體健康,每天需服用1000國際單位(25微克)的維生素D。他們在《美國公共衛(wèi)生雜志》上撰文說,維生素D缺乏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與此同時,研究發(fā)現(xiàn),缺乏維生素D的人患某些癌癥的風險越來越高。這兩種現(xiàn)象合并起來看,意味著維生素D缺乏或許是每年數(shù)千患者因結腸癌、乳腺癌、卵巢癌和其他癌癥過早離開人世的原因。這些科學家建議的維生素D攝入量是美國維生素D建議攝入量的2.5倍。英國沒有官方的建議攝入標準,但每年從10月到次年3月的短暫白晝和漫長黑夜意味著冬去春來時60%的英國人體內維生素D不足。
由于對維生素D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各國都開始修改有關日光浴危害的警告。澳大利亞癌癥理事會協(xié)會首次承認,曬太陽有利于健康。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美國圣迭戈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癌癥專家們在錫德里克?加蘭教授的領導下,回顧了1966年-2004年發(fā)表的63項討論維生素D與癌癥關系的論文。他們發(fā)現(xiàn),在日照較強的美國東部地區(qū)的居民因傾向躲避陽光照射,缺乏維生素D的可能性較大,患癌癥的風險也較高。
維生素D可降低女性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
根據(jù)新的研究,維生素D可降低女性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研究者從兩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與攝入足夠維生素D的婦女相比,沒有攝入足夠維生素D的婦女在患認知障礙和智力下降方面的風險更大。
維生素D是一種重要的維生素,人們主要從富含脂肪的魚類、黃油、奶酪和強化牛乳中獲得。在陽光下,身體自身也能夠可以產(chǎn)生維生素D。
第一項研究是由阿波里斯市一所醫(yī)學中心的Slinin領導,研究發(fā)現(xiàn)維生素D攝入量低的女性在認知能力下降方面的風險更大。
Slinin和她的研究團隊分析了參與整骨骨折研究的6257名女性的維生素水平。這些婦女也參與了被稱為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的心理能力測試。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維生素D水平低的婦女每毫升血清中不足10毫克維生素D,這是患有認知障礙的底線,維生素D水平低或低于每毫升20毫微克的婦女,其中有認知障礙的婦女與智力下降的高風險有關。
法國昂熱大學附屬醫(yī)院的Annweller博士帶領了第二項研究,研究觀察了來自流行病學的骨質疏松癥的圖盧茲序列。
Annweiler和他的團隊發(fā)現(xiàn),與沒有患神經(jīng)疾病的婦女相比,患有阿茨海默氏癥的婦女維生素D攝入量低。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患有疾病的婦女每星期維生素D的攝入量平均為50.3毫克。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患有其他形式癡呆癥的婦女每星期維生素D的攝入量平均為63.6微克,而沒有患病的婦女維生素D的攝入量每星期為59毫克。
這兩項研究均發(fā)表在《老年病學》學報上。研究人員說,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的重要性,不管是通過食物、補充劑還是暴露在太陽下。
預防蛀牙:維生素D可以有效預防蛀牙
美國科學家一項新研究表明,維生素D不僅能提高骨強度,還可以防止蛀牙。
研究回顧了 從20世紀20年代到80年代有關這個主題的臨床試驗,涉及大約有3000名來自幾個不同國家的年齡在2歲至16歲之間的兒童,研究結果表明,維生素D與蛀牙患病率降低有關。
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瑞典進行的試驗分析研究,孩子們要么被給予富含維生素D的魚肝油或其他產(chǎn)品,要么暴露在陽光下。結果發(fā)現(xiàn),維生素D確實降低了蛀牙患病率。
但Hujoel提醒說,對這項研究的回顧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要小心解釋這個系統(tǒng)的回顧信息。這個試驗的弱點可能導致結果存有偏見,因為大多數(shù)的試驗參與者生活在不同于今天的時代"。
維生素一直和許多健康益處相關聯(lián),先前的研究表明,攝入較高維生素D的老年人骨折風險降低。其他的研究顯示,服用維生素D和鈣會延長壽命,飲食中維生素D不足,可能會導致東亞抑郁癥。維生素D可以維持情緒波動幅度,防止更年期的女性體重增加。
魚油和維生素AD劑,吃哪種比較好?
魚油來源于深海魚的肉,主要含DHA、EPA,幾乎不含維生素D。對于需要補充維生素D的寶寶,效果甚微。
維生素AD劑俗稱“魚肝油”,多為人工合成的復方制劑,一般維生素A和D的配比為3:1,也是寶寶最佳吸收的比例。
所以說,對于需要補充維生素D的寶寶,維生素AD可以補,但不推薦魚油。
什么時候開始吃?怎么吃?
正常足月兒出生后兩周開始補充維生素D,400IU/ 天。
根據(jù)我國《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建議》,早產(chǎn)兒或低體重兒出生后立即補充維生素D,前3個月800IU~1000IU/天,3個月后改為400~500IU/天,直至2歲。
維生素AD會不會中毒?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和《兒科學》中給出的維生素AD毒劑量:
一次攝入量超過30萬IU維生素A可能會導致急性中毒;
每天攝入約5-10萬IU,并連續(xù)服用超過6個月,才可能導致慢性中毒。
每日服用2-5萬IU的維生素D,連續(xù)服用數(shù)周或數(shù)月可發(fā)生中毒。
以伊可新為例的話,相當于一次性吃上百粒伊可新,或者每天幾十粒連服半年,才有可能會造成慢性中毒,只要正常喂養(yǎng)顯然是不可能發(fā)生的。
配方奶中有維生素d還需要額外補充嗎?
除了維生素D制劑,配方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D。配方奶粉喂養(yǎng)的寶寶,需要根據(jù)配方奶中所含維生素D的量,對不足部分加以補充。正常足月兒每天的需求量是400IU,配方奶中維生素D的含量是以“μg”為單位,400IU=10μg。媽媽可以看下寶寶吃的奶粉含維生素D的量以及寶寶每天吃奶量,計算下寶寶需要再額外補充多少維生素D。如果自己把握不好,最好尋求專業(yè)醫(yī)生指導。
為什么早產(chǎn)兒生后頭3個月要服用加倍劑量維生素D?
正常寶寶從出生到一歲身長要增加25厘米,需要大量的鈣,而早產(chǎn)寶寶生長更快,需求更大,鈣的來源主要是奶制品。鈣的吸收和利用主要靠維生素D,母乳中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均難以滿足早產(chǎn)兒追趕生長的需要,尤其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所以寶寶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早產(chǎn)兒更要加倍劑量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