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10大日常養(yǎng)生常識
目錄:
第一章:你不可不知的10大日常養(yǎng)生常識
第二章:日常養(yǎng)生保健誤區(qū)
第三章:每天摸耳朵 有助日常養(yǎng)生保健
你知道降壓藥和柚子一起吃會有什么反應嗎?你知道抑郁癥是“吃”出來的嗎?如果你不知道,那就趕快來看看小編今天給大家盤點的10大日常養(yǎng)生小常識吧,對你養(yǎng)生保健非常有幫助哦。
你不可不知的10大日常養(yǎng)生常識
節(jié)日莫亂給腸子“洗澡”
吃喝是節(jié)日不變的主題,但往往是飽了口福,累了胃腸。因此假期一過,不少人就開始了“清腸”計劃。
近來醫(yī)學研究表明,不提倡健康人清腸。清腸即要排便,但排便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講究“先來后到”,代謝早、積累時間長的垃圾會先排出體外。因此,只要每天能正常排便,就不存在垃圾在腸道內長時間停留的問題。同時,有害和有益細菌在腸道內和平共處,達到一個平衡狀態(tài)。若沒有這些細菌,消化、分解就無法進。過度清腸,反而會打破平衡,引起很多消化道疾病。因此,無論是節(jié)食,喝水還是喝清腸類保健品,都不科學。
短時間內飲水過量,血濃度會不斷稀釋,全身細胞的氧交換也會受限,腦細胞一旦缺氧,大腦反應就會遲鈍。此外,清腸類保健品往往是苦寒之物,長期食用會進一步刺激腸道,降低腸道蠕動功能,加劇便秘,引發(fā)口臭,導致貧血等。其實,要想給胃腸道減負,應該從調節(jié)生活習慣入手、多運動、飲食清淡。
吃出來的抑郁
抑郁是困擾現(xiàn)代人的一大心病??墒?,有誰知道抑郁可能是自己吃出束的!近來研究發(fā)現(xiàn),吃了過多的油I炸食物,可能是導致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2萬余名未曾患過抑郁癥的志愿者進行了長達6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fā)I現(xiàn),吃含大量反式脂肪的油炸食品的人,患上抑郁癥的比例比沒有吃的人高出48%。攝入越多的反式脂肪,病癥越嚴重。而且,抑郁癥不但讓人沮喪,還與許多慢性病相關,如風濕、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哮喘和肥胖等。此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食用橄欖油可降低患抑郁癥的幾率。
寒冬時節(jié)當心凍出來的牙病
冬季之所以牙齒出問題的幾率高,主要因為寒冷所致的免疫系統(tǒng)相對薄弱。再加上氣候干燥,大量的病原體游離在空氣中,容易誘發(fā)牙病。此外,接觸到冷空氣的牙齒,還容易引起牙周炎、牙齦出血等。如果再遇到冷l熱交替,牙痛的發(fā)生率更會大大提高。
因此,冬李應該做到以下幾點:①避免冷熱刺激,預防因干燥和細菌感染而誘發(fā)牙周炎,牙齦出血等病。②牙齒對溫度比較敏感,通常低于10℃或高于50℃,牙體就會l有反應,能導致牙髓病變,所以最好用溫熱水漱口;從室外進屋.由于溫度反差大,不要馬上喝過燙過熱的水,以免出現(xiàn)過敏癥狀。③科學選用牙膏。如交替使用含氟和1抗過敏的牙膏,能降低牙齒敏感的幾率,還可以預防齲齒。
冬季老人要少喝茶
大多數(shù)老年人都喜歡喝茶,尤其入冬以后,許多老年人都茶不離手。但也有老人發(fā)現(xiàn),喝熱茶并不能越喝越暖,反而有時會手腳冰涼。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美國健康保健協(xié)會的羅伯森教授研究發(fā)現(xiàn),鐵元素參與人體的體溫調節(jié),老年人在寒冷環(huán)境中調節(jié)體溫或保持體溫的能力,與每天從飲食中攝取的鐵元素量密切相關。而茶屬于堿性物質,進入人體后參與消耗體內鐵元素,因此,大量喝茶會導致鐵的流失,使人在冬季更容易受涼。
從中醫(yī)角度來講,不管是茉莉、菊花等花茶,還是龍井、碧螺春等綠茶都屬寒涼,攝入人體后會帶走體內的部分熱量,從而導致體溫下降,并使老人因受寒導致各種疾病的入侵。所以專家建議,老人冬季要少喝茶,如果一定要喝,可適當喝些紅茶。紅茶性溫,可祛寒暖胃,并有助老人消化,在喝花茶、綠茶時,可以放幾顆紅棗,幾片生姜,抵消寒性。此外,老年朋友可以適當攝入含鐵豐富的食物,如黑木耳、海帶、紫菜、豆制品和豬肝、瘦肉、蛋類等。
降壓藥和柚子是一對“冤家”
柚子味美爽口、提神開胃,不少人都愛吃。但專家提醒,高血壓病患者服完降壓藥后不要馬上吃柚子或飲用柚子汁,否則,會產(chǎn)生血壓驟降等嚴重不良反應。
究其原因.由于袖子含有一種生物活性成分,此成分能與很多藥物在腸道內結合,促使藥物迅速進入血l液,使血液濃度迅速升高,這等于加大了藥量,還會影響肝臟解毒,增加藥物的毒副作用。此外,柚子本身也有降血脈的功效,如果與降壓藥同服,會使降壓的效果增加幾倍到幾十倍,這就等于加大了藥量,使血壓驟降,引起頭暈 、惡心,因此二種東西同服會比較危險。
莫讓小兒的扁桃體過早“下崗”
扁桃體是人體的重要免疫器官5歲以下的小兒切除扁桃體,要慎之又慎。只有兩種情況下,才建議切除:一是有反復發(fā)作的扁桃體炎,二是扁桃體過度肥大。反復發(fā)作的扁桃體炎有個標準:1年發(fā)作7次以上;連續(xù)2年每年發(fā)作5次以上;連續(xù)3 年每年發(fā)作3次以上。由于扁桃體發(fā)炎很可能繼發(fā)其他疾病,因此符合上述兩種情況要手術切除。6歲以上的兒童,扁桃體的免疫功能會逐漸被其他器官所取代,如果每次感冒扁桃體都會發(fā)炎,繼發(fā)心肌炎、腎炎等疾病的風險較大,或扁桃體發(fā)炎致呼吸道受阻情況較嚴重的,最好還是切除。
謹防冷風吹出頸椎病
天氣一冷,除了特別容易感冒外,有些人背和脖子也開始疼痛。原來,冷風也會吹出頸椎病。
長期從事辦公室工作的人可能因為姿勢不當造成頸椎勞損。值得注意的是,頸椎病與受寒及潮濕等因素刺激有直接關系。冬日氣溫降低,很多頸椎病患者會病情加重,帶出現(xiàn)頸部不適、肌肉酸痛,甚至頭暈的現(xiàn)象。因此,冬天一定要做好頸部保暖,防止頸椎病的發(fā)生或加重。冬季為頸椎保暖。 可以圍上厚的長圍巾,一方面避免頸部受寒,減少頊椎病的發(fā)生幾率,另一方面也能去除頸部疲勞,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造成腦部血液循環(huán)減慢和頭暈、頭痛等癥狀。
吸煙導致中風提前10年發(fā)作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安德魯·派普博士研究發(fā)現(xiàn),吸煙者發(fā)生中風的危險是非吸煙者的3倍.而且中風發(fā)作危險比非吸煙者早10年,科學家調查了950名中風患者.結果發(fā)現(xiàn),其中吸煙患者700名,平均年齡只有58歲,不吸煙患者250名,半均年齡超過67歲以上。另外。吸煙者發(fā)生血管栓塞性中風危險增加2倍,血管破裂性中風增加14倍研究還發(fā)現(xiàn),小中風吸煙患者發(fā)生中風的危險會增加10倍。這些患者如果繼續(xù)吸煙,中風危險還會更大。研究人員表示,吸煙者戒煙之后一年半至兩年,其中風危險可降低至非吸煙者中風發(fā)病率水平。
戒酒過猛可能導致心臟病
喝酒過度有害身體,戒酒過猛也同樣會損害身體。德國醫(yī)學專家最新研究顯示,戒酒過猛有可能導致心臟病。
長期酗酒會造成心肌的直接損傷和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紊亂,產(chǎn)生心率變慢、血壓下降等。如果戒酒過猛,酒精對于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抑制作用就會突然停止、減弱或消失。此時,戒酒的人如同戒煙和戒毒的人一樣都會面臨“戒斷綜合征”,即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需要重新調節(jié)平衡,被抑制的交感神經(jīng)會突然活躍,造成心跳加快、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等應激反應,嚴重者尤其是合并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會由于心臟疾病導致死亡。因此,不論是長期飲酒還是間斷性飲灑的人都不要戒酒過猛,要逐漸減量、循序漸進。
維生素D的缺乏可以誘發(fā)糖尿病
維生素D缺乏可能引起缺鈣,導致骨質疏松,這似乎已成為常識。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它還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幾率。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維生素D缺乏可能是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肥胖、患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等代謝綜合征的危險因素之一。
維生素D的攝人多少與胰島素敏感性,胰島β細胞功能有密切關系。維生素D缺乏,β細胞就失去了工作動力,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增加患糖尿病的幾率。同時,維生素D缺乏可能與長時間待在室內、不愛運動、曬太陽少有關。對女性來說,還可能與其正處絕經(jīng)期或產(chǎn)后,出現(xiàn)內分泌紊亂有關。這樣的人更容易肥胖,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易怒和煩躁等,這些都是糖尿病的發(fā)病誘因。因此,人們不妨多曬太陽,改善飲食結構,吃蝦皮、紫菜等含鈣豐富的食物。這樣,不但能補充維生素D和鈣,還能預防糖尿病。
日常養(yǎng)生保健誤區(qū)
年輕的女性白領如今成了“亞健康”的高危人群。她們常常會在網(wǎng)上或雜志上搜索時下最流行的養(yǎng)生之道,然后照單全收。那么你知道你有哪些日常養(yǎng)生保健誤區(qū)嗎?
誤區(qū)一:飯后馬上刷牙
錯!口腔學專家最新研究認為,飯后立即刷牙有害牙齒健康。在牙冠的表面有一層琺瑯質,剛吃過飯,尤其是食用了酸性食物,會使琺瑯質變松軟。這個時候刷牙容易造成琺瑯質的損害。時間一長,牙齒的琺瑯質就逐漸減少,容易使人患上牙齒本質過敏癥,吃東西時牙齒就會出現(xiàn)酸、痛的癥狀。因此,口腔學專家提醒,進食后最好用清水漱口,待1—2個小時后再刷牙。
誤區(qū)二:洗腸、斷食,排毒養(yǎng)顏
很多人明顯堅持洗腸美容,目的是讓自己的身體里沒有宿便,不蓄積毒素,避免了社交場合的尷尬,皮膚也會變得透明有光澤,比單純外用化妝品效果好。 不習慣這種方法的人,可以選擇斷食的方法排毒,即一周里有一天不吃飯,只吃水果或者喝蜂蜜水,同樣可以起到排除身體毒素的作用。
錯!中醫(yī)也講排毒,除了正常的大便、小便及出汗三種排毒通路,古代人甚至還有春秋放血排毒的說法,但洗腸容易讓腸管變粗,長時間反復刺激還會使腸管麻痹,最終導致一些人為因素疾病。斷食排毒法也要因人而異。有的人脾胃虛寒,吃水果等涼的東西胃里會發(fā)生脹氣。如果你是超負荷工作者,到該吃飯的時候不吃,身體會出現(xiàn)乏力、眩暈、低血糖癥狀,對健康會有影響。
誤區(qū)三:塑身內衣,不費力就能擁有好身材
聽聽電視購物欄目上,塑身內衣的導購小姐怎么說?身體的脂肪是可以移動的……再看看最早流行塑身內衣的日本,第一批擁躉者如今已是六十歲的人了,身材還保持在三十多年前穿衣時的樣子。你說誰能抵擋這樣的誘惑?
錯!塑身內衣緊繃繃地“綁”在身上,既影響了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和汗液排泄,又會導致外陰潮濕,細菌繁殖。尤其是少女長期穿緊身衣,不僅會影響發(fā)育,還會誘發(fā)乳腺增生或囊腫等疾病。所以,養(yǎng)生保健專家提醒:女性的腹部有許多重要臟器,如子宮、卵巢等,長時間穿束身衣會使肌肉緊繃,生理功能受到影響。束腰還可能影響下肢血液循環(huán)。如果一天有8個小時“塑身”,處在腹腔缺氧的狀態(tài)下,就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誤區(qū)四:注意飲食和鍛煉等于減肥
如果你認為只要做好這兩項就足以保證體重下降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你或許忽略了另一個主要因素:由于減肥而導致的睡眠問題。芝加哥大學研究睡眠的伊維-凡-科奧特博士說:“體重超標和患肥胖癥最多的也是美國人?;蛟S我們應該考慮一下肥胖和睡眠之間存在著這樣一種可能性,睡眠不足會導致我們胃口失調。”每個人都有其所需的正常睡眠時間,如果睡眠時間少于這個時間哪怕這個差僅為一小時就會導致其體內荷爾蒙失調。
在對這些睡眠不足者的血液進行分析化驗后發(fā)現(xiàn),他們血液中控制人食欲的瘦素含量減少。當我們的進食量到了一定的程度,瘦素就會“告訴”我們已經(jīng)吃飽了。與此同時血液中血漿饑餓激素含量增多。血漿饑餓激素的作用是,當我們的身體熱量供應不足時它就會發(fā)出饑餓信息,這樣就促使我們開始進食。
誤區(qū)五:每天8大杯水保健康
每個人所需要的水都不一樣,喝多了不但無益健康,還會造成腎臟的負擔。人體攝取的水分除了經(jīng)由排汗或呼吸時排出外,仍需經(jīng)由腎臟來代謝,如果水喝得太多,腎臟排水量增加,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易讓腎臟功能衰竭,反而易影響腎臟的健康;而且,體內的電解質會因為被太多的水稀釋,引發(fā)電解質不平衡的危險。
很多人只注意喝水的量,卻忽略了在日常飲食中也會攝取水分,比如每餐吃的食物、水果、飲料都帶有水分,三餐至少占了500毫升;因此,每天喝的水必須低于1600到1950毫升,否則就會飲水過量,腎臟病或心臟病患者甚至需要限水,以免危及生命。
誤區(qū)六:裸睡比較健康
專家認為:裸睡只是舒服罷了,跟健康一點兒關系也沒有。穿衣服睡覺雖然會影響排汗及皮膚散熱,但人體皮屑整天都在剝落,而皮屑是塵螨和霉菌的營養(yǎng)來源,被單和床單上一定會有一些微生物,光溜溜地躺在床上,這些微生物更容易接觸皮膚,裸睡反而可能增加感染的危險。
誤區(qū)七:早睡早起身體好
隨著年齡增長,與睡眠有關的褪黑激素分泌時間愈早,所以老人家會傾向早睡、早起,較符合自然生理時鐘。年輕人(尤其是仍在發(fā)育的青少年)只要按照自己的生理時鐘作息即可;但最好不要超過晚上11點,因為晚上11點到凌晨1點是體內生長激素分泌時間,這時候若不睡覺,正在發(fā)育的年輕人會長不高,成年人則容易變老。
誤區(qū)八:中藥趁熱喝
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煮后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晾至30℃—37℃時再喝;丸、散類的中成藥應該以溫開水送服,這也是溫服的一種。發(fā)散風寒的中藥,應該“熱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熱稀飯、熱水,以助藥力。而解毒、清熱的藥,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藥,則“冷服”效果更好。在我國南方,夏天經(jīng)常服用的一些“涼茶”,實際上也屬于中藥的一種。顧名思義,很多涼茶都是晾涼了喝,清涼解暑效果才更好。
誤區(qū)九:不運動肌肉會轉成脂肪
對于那些一周中將3到4天的時間花在體育鍛煉上的人來說,如果停止鍛煉,這些人的肌肉會變成脂肪嗎?養(yǎng)生大師多納-理查德森-尤爾說:“這種情況是不會發(fā)生的。肌肉是肌肉,脂肪是脂肪。這兩者之間不會相互轉化。”佐治亞州立大學運動科學教授華特-湯普森說,肌肉是一種較為密集的物質,而脂肪則比較密實。當你停止運動時,肌肉會變得有些松弛,但不會轉化成脂肪。反過來是否成立呢?很遺憾,體育運動也不會使脂肪轉化為肌肉。一個運動俱樂部的成員拉爾-斯茲曼斯克說:“雖然脂肪不會轉化成肌肉,但若想擁有發(fā)達的肌肉就必須進行拉力鍛煉,這樣才能去除體內的多余脂肪。”
每天摸耳朵 有助日常養(yǎng)生保健
耳朵為聽覺器官,能夠分辨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并有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中醫(yī)理論認為腎開竅于耳,故耳的聽覺功能與腎的精氣盛衰有密切關系,腎精充足,髓海得養(yǎng),則耳的聽覺功能正常。如果人的腎中精氣虛衰,髓海空虛,則聽力減退,或有耳鳴、耳聾等,故中醫(yī)用補腎法以治耳功能減退。
平時要注意調節(jié)情志,保持心情舒暢,飲食要以清淡為主,保護耳的功能。在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中,盡可能地避免或減少噪聲對耳的損傷,周圍環(huán)境的噪聲不要超過65分貝。如果在噪聲超過65分貝的環(huán)境下工作,要適當采取措施(如戴耳塞或耳罩)以保護聽力,否則將會引起永久性的聽力減退。
洗澡或游泳時,要注意防止污水進入耳道,避免誘發(fā)耳道感染。如果有污水進入耳道,要用消毒棉簽將水吸干,必要時可用少許酒精消毒。盡量不要挖耳屎,因為耳屎對耳道有保護作用,并可以自行排出,如耳屎過多堵塞耳道時,要請耳科醫(yī)生檢查處理。
總結:以上盤點的這10大養(yǎng)生常識以及養(yǎng)生誤區(qū)和一些養(yǎng)生之道,希望大家都能注意了,科學正確的去做一些養(yǎng)生事情,這樣你的身體才會更加的健康哦。(文章原載于《生活與健康》,刊號:2012.02,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識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